展览时间
年4月11日至4月15日
开幕式时间
年4月11日(星期三)
下午4时30分
研讨会时间
年4月11日(星期三)
下午5时——6时
地点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展厅
(文汇路校区东门)
前言
美术师范生的培养如何应对新时代社会需求?这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在教学环节中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扬州大学的美术师范专业,为原扬州师范学院艺术系成立之初的重要基础,历经了近三十年发展壮大,培养了遍及全国数以千计的优秀毕业生,并成为了省内较为知名的美术师范生培养基地。
21世纪,美术师范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要求渐趋多元化,实质上包括了可见与不可见层面。然而,在这个框架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即作为美术教学特色部分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名合格美术师范毕业生未来安身立命基础。
基于以上事实,自年初,我院启动了新一轮强化本科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环节,科目包括基础素描、速写、水粉画、钢笔字等。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以命题实践和考编小考试的简单方式,营造技能训练的“实战感”。寒暑假顶严寒冒酷暑,节假日加班加点,夜晚挑灯夜练,师生们都付出了大量劳动,并积累了几可车载斗量的作业。这种短时间有针对性的命题练习,围绕“技能培养”这个关键指导思想,客观上与独立大美术学院严谨完整的正式大作业或创作有很大差异,而明显带有自然的即兴、随性、非正式,甚至稚拙或青涩。然而,我们坚信,无论如何,这是优秀美术教师成长之路的必由。诚然,娴熟或杰出美术技能的造就,绝非一朝一夕,但是这种课余的、短期的、持续的、循序渐进的技能培养和兴趣调动,毫无疑问是可行的和有益的。
20世纪20年代开始,陶行知先生即以身作则,践行了“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箴言。时光如梭,社会环境正不断更新“教师”关键词的内涵,但是在美术学领域,手工劳动所积淀的“学高”含义却历久弥新。这次展览,是对学院一贯坚持的师范生技能培养办学思想的一次回顾,也是对学院前一阶段课余技能强化教学成果的一次小总结,更是学院给新时代社会需求交上的一份不太成熟探索性教学答卷。
以上,也可以被认为是这次小展览的特殊性所在。
马雷
院党委书记
教师幕后工作
▲评分现场
▲加班指导
▲画室指导
▲集中评阅
学生作品展示
短期素描
速写写生
色彩静物写生
钢笔字
预祝我院美术师范生技能比赛优秀作品展
圆满成功
WeChat:mstw
编辑:于靖
审核:刘舒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