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医院)
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同学们对我们兽医学院有多少了解呢?
不急不急
下面小编带着大家
一起来了解了解我们的兽医学院
1
历史沿革■■■■■张謇(~年),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年创办私立通海农学堂。(左图)
方定一(-年),兽医学家,年任苏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第一任系主任。(右图)
2
机构设置3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授32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7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5人,硕士学位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青年教师中还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
院士风采
刘秀梵,扬州大学教授,兽医流行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畜禽传染病流行病学与防控技术研究。先后研制出用于禽流感(H9N2亚型)、新城疫等疫病预防的新型疫苗7种,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刘秀梵教授致力于兽医研究、教育长达50多年,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年入选世界兽医家禽协会荣誉堂。
4
学科建设1.学位授予权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兽医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兽医生物信息学、人兽共患病学
●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微生物学、动物学、兽医生物信息学、人兽共患病学
●兽医专业学位授予权——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
●博士后流动站——兽医学
2.学科优势
●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兽医学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兽医学(覆盖三个二级学科)
●教育部动物疫病研究创新团队
●扬州大学重点学科——微生物学、动物学
●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兽医学整体水平在全国进入A类
■■■■■5
科学研究本院紧紧围绕健康养殖、食品安全、公共卫生、比较医学等行业重大需求,致力于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我国兽医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经过几十年的优化调整,逐渐形成了畜禽重要疫病流行规律与防控、畜禽重要病原致病与免疫机理、人兽共患病与食品安全、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防控和动物转基因与比较医学等5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来,本院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计划、国家“”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总经费近3亿元;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5项,发表论文篇,其中SCI论文篇,本学科公认的顶级期刊4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6个;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3个;制定国家标准2个;实现成果或技术转化余项,转化经费近亿元,产生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01
畜禽重要疫病流行规律和防控研究
该方向现有研究人员39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主要从事畜禽重要疫病病原生态学、流行规律、新型诊断技术和生物制品研发,旨在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多年来,该方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计划、“”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研制”为代表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国家新兽药证书7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余篇。
■■■■■02
畜禽重要病原致病与免疫机理研究
该方向现有研究人员37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14名。主要从事动物重要病原的基因组结构、遗传变异、蛋白功能、天然免疫应答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旨在为动物疫病控制新策略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多年来,该方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计划、“”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际合作重大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余项,其中以“禽白血病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为代表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其他部省级奖项5项、国家新兽药证书7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余篇。
■■■■■03
人兽共患病与食品安全研究
该方向现有研究人员23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1名。主要从事人兽共患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防控决策、预警预报,动物源性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溯源分析、公共卫生、产品质量控制及标准化,兽药残留、饲料添加剂、农药残留检测及耐药监控等研究。多年来,该方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计划、“”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际合作重大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以“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的传播生态规律及其防控技术”为代表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及部省级8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余篇。
■■■■■04
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防控研究
该方向现有研究人员20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6名。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代谢病、重金属中毒病、霉菌毒素中毒病等研究,旨在为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多年来,该方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动物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重金属中毒、霉菌毒素中毒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以“反刍动物几种重要群发性营养代谢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代表的研究成果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等部省级奖项1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
■■■■■05
动物转基因与比较医学研究
该方向现有研究人员11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主要从事实验动物繁育、质量控制、基因修饰、模式动物开发利用与比较医学研究,在实验动物学与比较医学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多年来,该方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以及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上海市科技项目等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以“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羊诞生”为代表的研究成果获得“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余篇。
■■■■■6
人才培养本科生学院设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学和动植物检疫3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物医学专业为江苏省第一批品牌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兽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和农业部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项目实施单位,拥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动物医学类专业排行榜中,我院动物医学专业入选六星级学科专业,跻身中国一流专业名单。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
■■■■■研究生▲
▼
学院现有全日制研究生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4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人,在职专业学位兽医博士87名,在职专业学位兽医硕士92人,在站博士后27名。学院培养的毕业研究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荷兰、爱尔兰、挪威、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尼日利亚、孟加拉、坦桑尼亚等国家。
7
教学科研平台目前,我院建成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成立了扬州大学动物疾病检测与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多种动物疫病的检测与诊断,目前顺利通过江苏省检验检测机构计量(CMA)认证成为江苏省内第一批、动检领域第一家通过CMA资质认定的高校法人授权单位;建医院,既作为本学科人才培养的主要校内实践基地,又开展宠物及群发病诊疗;建立新的P3实验室,已通过CNAS认可,实验室主要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7)和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以及动物感染实验活动。成立了扬州大学医院,具备SPF级鸡、SPF级或清洁级大小鼠、普通级猪、犬、兔及豚鼠等常规动物饲养设施,开展大小鼠灌胃、尾静脉注射、采血等常规实验动物操作;大小鼠行为学分析;小鼠胚胎移植、胚胎冷冻、显微注射;动物组织切片制作等实验内容。
■■■■■8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交流日益频繁,与美国Ross大学兽医学院、奥本大学兽医学院、堪萨斯州立大学、康涅狄格大学农学院等签订了合作意向,每年外国专家到学院进行访问、交流四十余人次,教职工到国外进行研修、开展科研合作、进行学术访问、参加国际会议三十余人次。
扬州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动物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立项资助,成功举办了生物医学扬州国际论坛、中日韩-东盟(10+3)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讨会暨高级人才培训班,人兽共患病和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等。
今天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啦
经过小编的介绍
大家是不是对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呢
快来吧
加入我们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精彩回顾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第三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啦
我院年考研光荣榜
克隆猴幕后故事感动无数人——我校杰出校友孙强研究员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扬州大学(原江苏农学院)88届校友举行30周年返校聚会活动
我校研制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喜获新兽药证书
-yzuvet-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官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bbfr/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