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儿发热 > 小儿发热 > 正文 > 正文

三种妈妈必备的小儿积滞发热调养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6 10:55:49
该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5848912.html

小儿积滞发热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情况。小儿因为脏腑功能发育不健全,尤其胃肠道的功能比较弱,如果父母喂养不当,容易发生积食,食积了就容易造成食积发热。中医认为,小儿积滞发热是因为消化不完的食物积滞在胃里面,很快就会郁而化热,蕴蒸于外,就会引起小儿体温增高。

那么当我们遇到小儿积滞发热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教给大家几个调养法:

一、代茶饮:蚕沙竹茹陈皮水

蚕沙竹茹陈皮水是一个民间退热秘方,对于高热不退现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蚕沙、竹茹、陈皮各10g,加两碗水煮成一碗,开锅再煮三分钟即可。蚕沙,入肝经,可以祛风、活血;入脾经,可以燥湿、止泻;入胃经,可以和胃、化浊。这些作用综合起来,在这个方子中,就能退烧、止吐,还能解除由于感冒发热引起的头痛和全身疼痛。竹茹,一般人可能听着陌生,其实它就是竹子的中间层。把竹子最外面一层绿色的皮刮掉,露出里边青白色的部分,把它一条条刮下来晾干就是中药竹茹了。竹茹的作用是清火,而且是清上面的火,竹茹可以清心火,凉血;可以清肺火,化痰;可以清肝火,除烦;可以清胃火,止吐。用在这个方子中,加强退烧、止吐的作用。陈皮,它能解表、温中散寒,也就是说,它既能散风寒、化痰、止咳,调理上呼吸道感染,又能温胃、止吐、缓解消化不良。竹茹是偏凉的,配上温性的陈皮,寒热就平衡了。

蚕沙、竹茹、陈皮都是常用中药,很容易买到。这三味药都耐贮存,可以放很久也不变质。买来以后,放在家里长期备用,当小儿积滞发热时就可以煮点蚕沙竹茹陈皮水喝。

二、肚脐贴敷

中药贴敷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一人一方。不只是药物的作用,同时还有穴位的刺激,经络的调节作用。持久给药且维持恒定血药浓度;药物不经消化道,避免胃酸对药效的破坏作用及肠胃的刺激;绕过肝脏首过效应,减轻对肝、肾等脏器的毒性损害。所以中药贴敷调理小儿脾胃优势在于不刺激脾胃,不给脾胃增加负担。通过药物刺激穴位和经络的作用,促进脾胃运化,减轻脾胃负担,从而增进脾胃功能正常。

中药贴敷技术的六大优势:

1.持久给药且维持恒定血药浓度。

2.药物不经消化道,避免胃酸对药效的破坏作用及对胃肠的刺激。

3.绕过肝脏首过效应,减轻对肝、肾等脏器的毒性损害。

4.提高人体免疫力。

5.杜绝打针、输液,抗生素、激素的滥用、危害及风险。

6.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患者无痛苦。

三、点刺四缝

在临床中,中医适宜技术非常好用,比如说小儿的积滞我们扎个四缝就可以解决。扎四缝算是祖传的,我奶奶在农村里就是看小儿病的,肚胀、积食、发热扎个四缝基本上是一次就好了。

大家都知道四缝在哪,但不一定都会扎。扎四缝应该拿采血针扎,但有的人没有一点临床经验,用一寸长的针灸针。我们应该把小孩的手掰开之后,大家用眼睛会看到四缝这有深深的小坑,扎完往往会有白色的黏液出来。

有的扎不出来白色的黏液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小孩没有积滞到一定的程度,病情轻;另一个就是没扎对。为什么有的能扎出来有的不能扎出来?例如同样的地方,我把它放大了,如果你扎到深坑旁边的点的时候,你是扎不出来的,所以大家找到深深的坑之后,要对着深深的坑底去扎。水往低处流,有时候扎完不用挤自己就出来,有时候需要挤一挤。扎四缝不是扎一个挤一个,而是四个手指一块扎完,然后挤一遍擦一遍。

小孩发热,先给他扎四缝,然后烧相应的会退下来点,但是他还没有完全退下来,摸着头还是有点热,这时候紧接着给他用点脾胃舒。有的家长说晚上孩子还是有点烧,38℃多点,这种情况不用着急,慢慢养着就行了,总会有个过程,第二天就没事了。所以大家不要那么急,你整个的思路以及治疗是对的,就不用怕,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

在临床中还可以进行小儿推拿按摩,关键在于辨证。这是我们说的吃黏滑的东西造成积滞发热的问题,大家不要盲目地用一些退烧药、抗生素等,用中医的辨证就可以了,如果再不行,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药。

本文摘自《中医临证辨治经验谈》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医临证辨治经验谈》,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编者临床一线的真实经验记录,以其医生的角度,将临床诊疗一一记录在案,是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所得到*准确的外感、发热、咳喘疾病病案集;以其教育者的角度,这份被实践过的诊疗经验对中医初学者是中医辨证思维的珍贵资料。譬如:中医治疗的健康观、发病观,把握住治疗疾病的关键,治病先知本,把握阴阳平衡的观点下再进行分析;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逝,详细了解疾病发展的特点;详细论证中医的诊治原则与用药原则,中医不是慢郎中,树立中医诊疗疾病的信心,推荐学习中医的八字方针博学强记,慧悟通达;外感病易传变迅速,难以摸清疾病病情发展所向;本着传颂经典的原则,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详细分析外感疾病引经典用经方,将复杂的病机简单而直接化;现代发热并不局限于外感发热,通过六经辩证分析发热的三阴发热证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详细讲述“肺气实则咳喘”给出一些列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案。诊治疾病的前提是平衡观,取得疗效的关键是把握好辨证关、用药关、剂量关、煎煮关、服药关。

所以说,该书临床诊治经验丰富,理论完善是中医在校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研究者及爱好者,基层医务人员及西学中的医务人员等的临床辨证论治的指导用书,为弘扬国医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作者简介

高绍芳,女,45,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专业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心血管;博士:消化,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的学术传承人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的学术传承人专业学术方面:能够很好地“承经典、做临床”,临床擅长独具中医思维地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各系统病症,尤其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能够停掉西药,还原健康,对临床其他疑难杂症方面有一定的建树科学普及方面:被聘为国家卫健委、国家及河北中医药管理局健康科普专家。进行多年科普讲座等活动。

END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临证辨治经验谈》,作者:高绍芳。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国医大师柴嵩岩妇科常见病脉要精义●喉咙问题不简单,此处当心“熊出没”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xefr/928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儿发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