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应该是小宝宝最常见的症状了。
可即便如此,一旦宝宝发烧,家长还是手忙脚乱,明白了那么多育儿知识,还是照顾不好一个发烧的宝宝。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小儿发热“应该如何处理。
发热可以理解为是人体正常保护反应,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发挥功效,抵抗感染的应急保护过程。除非是超高热(40℃以上),一般的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更不会烧坏脑袋。
发烧也是具有正面意义的:比如说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有利于对抗感染。所以宝宝发烧,心疼孩子可以理解,但别失去冷静。
首先了解下何谓发热?
常见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都可引起机体发热。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我们一般把腋温37.5℃,肛温38℃定义为发热。
发热的程度?
以腋窝温度为标准,将发热分为:
(1)低热:37.3~38℃
(2)中等热度:38.1~39℃
(3)高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退热可以全身擦酒精吗?
不建议全身擦拭酒精,因为药店卖的酒精浓度大概为75%,儿童的身体发育不完善,婴幼儿大脑皮层和纹状体发育不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其皮肤娇嫩,皮下血管丰富,体表面积大,发烧后全身毛细血管处理扩张状态,对酒精的耐受性低,酒精中的乙醇易被吸收而引起酒精中毒。酒精擦浴遇寒刺激后外周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压力增加,使肺循环阻力增大,加重了低氧血症,易导致肺出血。
何时做物理降温?
如何做物理降温?
一般体温在38.5以下,精神尚可的患儿,都可以做物理降温,一般予以温水浴(水温约35℃,20分钟)或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腘窝等位置。在此提醒各位家长,温水擦浴退热只是为了增加孩子的舒适感,避免高热可能对机体带来的损伤,而并非一定要将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退热贴有效吗?
目前没有任何关于发热的指南上可以找到有关退热贴的证据。很多家长给宝宝贴在额头,冰冰的,觉得会让宝宝头部舒服一些,那就贴吧,也没什么坏处。
发热38℃啦,
我需要喂退烧药吗?
当宝宝发热时,不要惊慌,先根据情况选择处理方式,就医或在家护理。在家护理时,是否用退烧药的一般标准是38.5℃,但38.5℃并不是严格的界限,主要看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宝宝出现比较明显的哭闹或烦躁的表现,38℃时就给吃退烧药也是可以的;如果之前发生过热性惊厥,或体温上升较快也可以适当地降低标准。
选择哪种退热药?
怎么吃好?
常用的退烧药有两种,尽量不要“交替用”,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可用(蚕豆病宝宝除外),布洛芬6个月以上可用,对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退热的主要方式是松解衣物散热(3个月以下孩子发热超过38℃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而且对于3个月以下宝宝,家长也难以把握孩子病情轻重,所以必须看医生)。推荐首选较为温和,副作用小的泰诺林(即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作为退烧药。服用退热药,一般需间隔4-6小时。在这里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平素我们口服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其中已经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若口服了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之后,退热药需适当减量服用。另外,若在家口服退热药超过3天仍不缓解,医院及时就诊。
在用药方面,家长应该注意,退烧药只是一种对症治疗药,不能消除病因。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要随意滥用退热药,因为孩子发热最常见的致病源是细菌与病毒,但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热,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用抗菌药,后者用抗病毒药。如果用错药了,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常见哪些情况
建议直接就医?
例如:
低于3个月的宝宝发烧;
发热体温39℃;
发热伴有精神神志的改变,比如嗜睡、昏睡、昏迷;
发热伴有呕吐、抽搐、脱水、脓血便;进食明显减少、拒奶等;
发热伴有皮疹;
发热时间3天,或者持续不退;
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
发热伴气促、严重咳嗽、喘憋、声嘶、呼吸困难、胸痛,或出现拽耳朵等情况;
发烧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颜色改变;
发烧伴有其他可疑症状。
此外,使用药物退热的同时,要充分休息,补充清淡、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持体内水分充足,室温适宜前提下,少穿衣服等方式来促进散热。
儿科专家简介
徐清芬,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女,大学本科,长期从事临床儿科工作26年,曾在昆明医院儿科,医院医院进修,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的诊治。赵静,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10年,曾医院进修学习一年,擅长儿科疾病诊治,为人和蔼热情,急病人所急,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誓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而奋斗终生。(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编辑:洪悦
统筹:和芸伊汤艺伟
初审:和芸伊终审:龙虹监制:王泽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