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门诊上,我发现家长对小儿积食的态度常常个性化,要么小心翼翼,要么完全不当回事——“不就是积食嘛,不就是不爱吃饭嘛。”
积食一般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后,出现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现象,事实上中医自古对小儿积食非常非常重视,早在明朝的《幼科折衷》里就写到:若夫小儿乳哺未息,胃气未全,父母不能调摄。。。遂令恣食肥甘生冷,积滞胶固,以致身热体瘦,面色萎黄,或肚大青筋,虫痛泻痢,而诸疳之症作矣。
什么意思呢?
小儿的脾胃发育尚未健全,不知饱饿,如果父母喂养不当,损伤脾胃后,肥甘生冷长期积聚在体内,慢慢小儿出现身热消瘦,面色萎黄,或腹部胀满,肚大青筋,腹痛腹泻等现代医学的小儿营养不良症状。
也就是,
如果你只是偶尔不小心给娃塞多了,
送你小儿积食第一阶段,
你娃会出现厌食,嘴巴有味道,舌苔厚腻。
如果持之以恒坚持给娃塞,
让小儿晋级到积食第二阶段,
那孩子就会出现厌食,嘴巴里经常冒出食物没有消化完全的酸腐味,同时伴随腹痛,腹胀,打嗝,肚子热,手脚心热,舌苔黄腻。
如果再继续任其发展,
就会变成积食的高级阶段——疳症。
孩子长期食欲不佳,面黄肌瘦,头大脖细,肚大,面状似老人貌,骨瘦如柴,腹凹如舟。
So,在积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你不加以调控?时间长了,就会变成高级阶段疳症,直接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在第二第三阶段的小儿常常容易免疫力低下,因积食而导致感冒发烧咳嗽。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判断小儿是否积食了呢?
仅仅从食欲差来判断?
那你走远了。。。。
食欲很好的孩子照样积给你看!
第一种:胃热(胃强脾弱)
食欲超强,特别能吃,但脾不吸收吃下去的食物营养,却还是很瘦。对于这样的小儿,父母要控制孩子的饮食量,做到少食多餐。
第二种:脾胃阴虚
这类小儿也容易饿,但吃一点就饱了,俗称“眼大胃小”,容易打嗝,容易出现胃胀不消化。
3,看舌苔
积食的小儿舌苔中部,以及后部会变得厚腻,但这种厚腻随着小儿脾胃健运后,会慢慢消失。
4,闻口气
积食的小儿通常口腔会有股酸腐味,像臭鸡蛋的味道。
5,喜欢趴着睡
一般积食的小儿往往喜欢趴着睡,夜里容易哭闹,嘴里发出哼哼声,睡觉不踏实的情况。
6,看眼袋
上下眼睑分别对应小儿的脾,不少爱吃肉的小儿,往往会出现舌头红,下眼袋暗红色的情况。
还有就是有些积食的小儿往往容易手心发热,出汗,这类情况往往容易发生在胃热,脾胃阴虚的孩子身上。
怎么破呢?
如果积食处于第一阶段,可以用健脾助运为主,如果处在第二阶段就要以消积健脾为主,如果在第三阶段就要以补益为主。
外治法上,儿推可以多揉揉小儿的板门穴(大鱼际),左边梁门穴(促进小儿胃口),还有小儿捏脊。
内治法上,消积的中成药很多,如何辨别呢?
老规矩,还是从成分上解读,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我不太建议轻易给小儿吃有巴豆,大黄等成分的中成药,一般1岁以上的小儿我更建议用“焦三仙”。
“焦三仙”是由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组成,就像最早的S.H.E,Selina、Hebe、Ella,其中焦麦芽专攻米面积食,焦山楂专攻肉积,焦神曲是用面粉或麸皮与杏仁泥,赤小豆粉,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自然汁混合后的发酵品,三剑合并无往不利。
那么多年了,什么保和丸,大山楂丸,小儿消食片,小儿健脾丸,小儿化食丸。。。名字千变万化,可成分都不离“焦三仙”,任谁没能取代它们。
可光用“焦三仙”消积就够了吗?
一边把屋里垃圾请出去,一边还要擦擦窗户,修修补补,所以消积的同时必须健脾养胃。
之前有个宝妈跟我吐槽,明白那么多药理却还是养不好一个娃,良药苦口孩子不肯吃啊。。。急得全家跺脚啊!
当时我就跟她说,我很想做一款“消食健脾米”,把“焦三仙”和健脾养胃的药与小麦胚芽米mix,每天轻松丢一把在电饭锅里,吃法就和嚼大米一样,这个米别说对小儿消积健脾吃,对全家人都好,听得那个宝妈眼睛都发绿了。
So,
把孩子折腾出积食很容易,
慢慢消积养回来却很累人。。。
如果你是一个每次吃饭:
一边控制不住自己要多吃几口,
一边又忍不住要给孩子多塞几口de妈,
千万别以为是在为孩子好,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该停手时就停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你又不是貔貅
吃多拉少的
「素问轩」
推荐阅读
是什么让2岁小儿命丧母婴游泳馆?新生儿游泳到底好不好?医院医生如实说!
如何准确判断小儿脾虚?让你看一遍就秒懂!
脾虚从初级到严重一共有6种,你究竟有没有?看一遍就懂!
骨质疏松真的是老年人的专利?中医来告诉你真相与防治!
以为给孩子多喝骨头汤补钙长高高的妈妈们,醒醒吧!真相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