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最近忽冷忽热,宝宝生病发烧的多。对于宝宝发烧护理,很多妈妈都是一知半解。宝宝体温略高,有的医院。有的宝宝烧到40°C了,精神恍惚,有的妈妈还坚信靠宝宝自身抵抗力可以自愈。宝宝发烧了,我们经常遇到的误区有哪些呢?正确的护理方式又是怎样呢?有了本期,想要知道的都有了!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发热?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对于稍大宝宝可以选用水银温度计测腋下温度,超过37.2°C就算是发热了也可测量额温或耳温.超过38°C,才算是发热小贴士:关于体温计推荐——德国BRAUN博朗NTF非接触家用儿童红外线额温枪吃了退热药就不用物理降温?错!无论什么时候,孩子发热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38.5°C以下可以优先采取物理降温。如果体温上升不快,比如2个小时内从37.6°C升到37.8°C,这时不需要纠结上升0.2°C是不是很严重,只要多喝点水就可以了。如果孩子体温短时间内上升得很快,比如在20分钟内从37°C升到38°C,那需要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一点要注意的,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这种情况容易出现高热抽搐。体温快接近38.5°C时,要做好药物降温的准备,防止热惊厥发生。体温超过38.5°C,已经吃药了仍继续物理降温,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贴士:关于热惊厥发热本身对孩子没有直接的损害,但如果体温骤升或高热持续可能会造成热惊厥。热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多发生在发热的第一个24小时,抽搐时间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在一次发热病程中一般只会抽搐一次。热惊厥是急症,如发生一般会引起家长惊恐。反复的热惊厥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失。孩子体温达到38.5时,要积极给孩子服用退热剂,并大量喝水,切忌多穿多盖。可否用酒精擦拭降温?不可以!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这个已经经过十几年的验证了,不能用的。酒精擦拭会引起宝宝脱水和散热不均衡。常用的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拭浴、温水擦浴。但是要注意的是,冬天温度比较低,洗温水浴,宝宝有可能再次受凉。其实物理降温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多喝水是物理降温,也是治疗的方法。喝水量足够,可以保证很多退热药起效,又可以让其他物理降温的方式起效。孩子发热的时候,喉咙很痛,所以不想喝水和吃东西,我们不需要强迫孩子。可以用滴管鼓励孩子喝水如何选用退烧药?如果宝宝发热不太严重,又是第一次使用,推荐首选泰诺林。如果宝宝发热并有消化道的疾病,比如呕吐腹泻,这时使用美林有可能加重胃肠道脱水,严重时会影响肾功能。需要跟医生进行沟通,是否适合使用美林。美林退热效果强,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泰诺林更适合年纪小的孩子,因为它安全一点,而美林效果更强。各个国家对这两种药的限制不一样。澳大利亚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仅使用泰诺林,超过2岁的孩子才能使用美林。在美国,6个月以下的孩子,仅建议使用泰诺林,超过6个月的孩子才推荐使用泰诺林或者美林。孩子不吃口服药,有妈妈会用肛门退热栓退热。原则上是可以的。肛门退热栓的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跟口服药的成份是一样的。但肛门退热栓的吸收率远远小于口服药。有时肛门退热栓的剂量是2/3颗,这个分量妈妈们不好把握。所以肛门退热栓适合呕吐严重、或者拒绝服用口服药的孩子使用。一般还是首选口服退热药。多吃几种退热药效果好?有的妈妈会问,体温超过39°C,想交替吃两种退热药。不超过39°C,正常情况是不需要美林和泰诺林交替吃的。如果持续超过39°C,单用一种药效果不好,才考虑到两种药物交替吃。服用泰诺林后退热了,是不需要交替服用两种药物的。注意:交替吃不是同时服用两种药物,需要间隔4小时。比如吃了泰诺林后,4小时后服用美林,再过4个小时后服用泰诺林。两种药物在24小时内都没有用到最高剂量的话,不需要担心副作用。耐药性这个说法不准确。抗药性是针对抗生素的说法。美林和泰诺林不是抗生素,并不会出现耐药性。医院?3个月以下的孩子免疫力非常低下。无论是什么感染,非常容易快速地扩散全身。所以,3个月以下的孩子,发热不超过38.5°C也建议尽早就医。3个月以上的孩子依据精神状态来决定是否要看医生,不只是看体温高低。宝宝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且绝大多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需要让孩子自身去恢复。判断精神状态需要在孩子退热后判断,如果在发高热时判断,可能会误判。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好,建议尽早就医,找出发热的原因。如何判断是否需要点滴?关于是否用打点滴来退热,要分情况讨论。点滴里面一般都是含有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对病毒感染是没有效果的。而大部分的发热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这时用抗生素,没有对症下药,甚至是在滥用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这时需要跟医生沟通了解,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尽量以口服抗生素为首选,不提倡用静脉用抗生素,也就是打点滴。如果是细菌感染,发热持续时间比较长。病毒感染是急性疾病,孩子在三到五天内发热,也会出现短暂缓慢下降的趋势。精神状态好,一般是病毒感染。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但是持续发热超过3天,这时建议做血常规的检查,排除下是否有细菌感染。具体的情况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小贴士:关于血常规辨识验血报告第一,看白细胞(WBC)的数量,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甚至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第二,看化验单中的CRP。CRP就是C反应蛋白,医院都开展微量血CRP的检查。这是一个初筛的检查,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另外,CRP还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系,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热等。
第三,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应地就要升高,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第四,要看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如果它低于正常值,说明有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越低,说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严重。如果高于正常值,说明是细菌感染。有些孩子,他们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很高,这预示着孩子的发热会越来越厉害。
第五,看血小板(PLT),血小板的数值越高,说明孩子感染的次数越多。
第六,看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绝对值,它们是判断孩子是否过敏的指标之一。
第七,看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是干什么的呢?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分泌抗体来对抗病毒的。如果这两个值高出正常值,就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据说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一般7-10天自然会好,但是当妈的一般很难抗一星期的吧。第八,看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病毒和细菌都有作用,不管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吞噬细胞就会第一个出现。单核细胞越高,说明孩子这次发热的程度越严重,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最后总结下,化验血常规很重要,这是判断孩子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变化的一个可靠依据。拿到化验单,妈妈们可以先看以下几项:
1.看白细胞的数量,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治疗。
2.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孩子是细菌感染而且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3.看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如果它低于正常值,说明是病毒感染。
4.看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如果这两个值高出正常值,就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5.看嗜酸细胞绝对值和嗜碱性细胞绝对值,它们是判断孩子是否过敏的指标之一.发热为何不能捂汗退热?发热捂汗容易增加高热惊厥的风险,10个高热惊厥的孩子,8个都是捂汗捂出来的。儿童的汗腺不发达,通过“捂汗”,不易达到“发汗”的目的。对儿童来说,往往越捂体温越高,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即因捂盖过严使得孩子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反应低下、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在儿童发高烧的时候,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手脚摸起来并不热,反而有些凉。若出现手足发凉、怕风,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有可能很快出现发热。所以,家长别以为孩子手脚凉就是穿得不够。当孩子发热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充分散热,手脚要保暖。很多老人家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洗澡容易着凉。其实发烧的孩子洗热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拭浴也是退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温的方法。饮食要清淡就是指吃白粥?错!只吃白粥营养不足,不利于孩子的恢复。我们说的清淡饮食,指的是不要过于油腻,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要补充蛋白质,还是需要吃肉的。为焦糖妈妈答疑解惑俱乐部活动公告发布焦糖福利发布“焦糖秘语”群内管理职责焦糖小管家焦糖小管家期待你给出意见和建议。
以上内容为小管家倾力整理,仅供妈妈们参考,具体治疗办法请遵医嘱。
快将本期分享告诉你身边的人,宝宝发烧,我们再也不用手足无措啦!妈妈的俱乐部,宝宝的社交圈让我们一起熬过焦头烂额共享糖果人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fryy/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