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年幼弱齿的孩子成长期蜕变,常易感邪食积发热腹泻等,惹的父母牵肠挂肚,急于用药输液,却不知其损伤正气,减弱孩子体质。本文讲述孩子成长中的生理性变化—“蒸变说”,了知小儿生长规律,知常达变,护养孩子健康,可期无虞。
___________________
小儿发热有时是在长“心眼”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
很多小孩出生天后,突然间发热了,一热呼哧呼哧地,家长看得心急火燎特别难受,医院打针输液。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烧在临床上往往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反应,它还存在着一种生理性的发热反应。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医生分不清两种发热,盲目用药造成的。
“变蒸”——成长变化当中的发热
隋唐时期有个医家叫巢元方,他写了部医学著作《诸病源候论》,其中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学术观点——“变蒸”。什么叫变蒸?变就是变化,蒸实际上就是发热,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成长变化当中的发热。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的,有72天一蒸的,不尽相同。很早以前听老前辈们讲过,说小孩发一次烧是长一次脑子。不单是长脑子,还长个儿,不发烧长不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老前辈们回忆,小儿变蒸发烧后,马上觉得他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前两天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发完烧以后就会叫了。看着孩子真的长本事了,心里非常高兴!实际上这种变蒸发热的过程就像生豆芽。把一把豆子放在水里,天天用凉水泡它,它永远也长不成豆芽,要想它发芽,一定要有适当的温度,温度升高后它才开始生长、开始发芽。小孩在生长发育当中,有着类似的过程。婴幼儿的“变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发热,对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害处,反而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生理性发热
小儿变蒸的发烧,俗称“烧长”或“生长热”,是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该学说首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平小儿杂病证第九》,曰:
“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见者,脉乱无苦也”。
◎浅析“变蒸”的生理现象
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主要是指精神发育;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主要指形体发育。2岁以内的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旺盛,其血脉、筋骨、脏腑、气血、神志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异,蒸蒸日上,每隔一定的时间就有一定的变化,并且还可表现出一些症状,如发热、烦吵、出汗等等,但无病态,是小儿精神、形体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现象。变者生五脏,蒸者养六腑,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小儿需得变一变、蒸一蒸,方能长一长。临床上可据其症状,辨证治疗,亦有医家不主张治疗者。
◎生理性发热的特点
生理性发热有几个特点:
一、是孩子发热后(以低烧为主,偶尔出现高烧),给他个玩具还能抓能玩,还能咿呀学语,跟你交流,依然有精神不打蔫;
二、是耳朵发凉、屁股发凉;
三、是上唇内侧出现“变蒸珠子”,即粟粒大小的白色泡珠。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发烧是正在“变蒸”的表现,建议家长不要着急,别轻易给孩子服退烧药。此时如果用药物来治疗,反而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最好小儿推拿,酒精擦腋窝等部位用物理方法帮他降温。
生长发育周期
每个“蒸”周期完毕,小儿都会发虚热或一些别的“病症”,每变蒸一次,小儿的情绪性格都会和以前不一样。十个周期即是小蒸完毕,一共天。在“蒸”的同时,内脏(经络)也以这个周期生长发育,分别为肾(经);膀胱(经);心(经);小肠(经);肝(经);胆(经);肺(经);大肠(经);脾(经);胃(经)。
具体“变蒸”情况如下:
1、32天,肾(经)发育,生“志”(原文“志”,指小儿有自己的意识)
2、64天,膀胱(经)发育,在耳及脊骨的末端会发冷
3、96天,心(经)发育,为喜(会笑)
4、天,小肠(经)发育,小儿容易出汗和微惊
5、天,肝(经)发育,小儿容易哭
6、天,胆(经)发育,小儿会产生两眼不闭和面红的现象
7、天,肺(经)发育,小儿开始发出声音
8、天,大肠(经)发育,小儿容易发热出汗,也有不出汗的情况
9、天,脾(经)发育,脾脏主思虑
10、天,胃(经)发育,小儿容易不思饮食,腹痛或呕吐食物
经过这十次变化以后,小儿就开始长牙齿,学习说话,懂得喜怒哀乐,小儿的第一阶段的成长就完成啦。
所以在一岁以内,小孩的发育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多次的变蒸,会引起生理的变化,而又往往认为是疾病,引起误诊误治。钱乙引用老师的话说:无汗的发热,用发汗法来退热;有呕吐者,用微下(轻轻的泻药)的方法来治疗,不能用其他的治疗方法,不能抑制小儿的变蒸过程。
顺其自然的处理
很多小儿注射了过量的抗生素后,都会有生长发育迟缓和免疫力急剧下降的现象,这就是抗生素抑制了变蒸过程。医院输抗生素、退烧药的,没过3个月又生病了,甚至有的孩子月月感冒,医院输液。对于小儿,什么是病,什么是变蒸,应该如何处理……………………
1、小儿发烧,如果耳朵不热,就不是病,是“蒸”。
2、小儿受了风寒发热,没有汗出,可以适当让小儿喝稍热牛奶,洗温度稍高的澡(可以加点点酒),引发小儿出汗,汗出烧退。
3、小儿发烧,一阵阵的,下午晚上比较严重,通常是大便不通内热引起的。让小儿多喝水,拉大便。大便不出,可以用削成铅笔状的肥皂塞到宝宝的屁股,几分钟后就可以拉出大便啦!但千万别给小儿喝蜂蜜,蜂蜜里含有一种微量病毒必须用开水煮10分钟才能死掉,大人抵抗力强,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小孩抵抗力弱,肠胃等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喝蜂蜜会中毒的。
4、变蒸过程会产生很多类似疾病的现象,比如:发烧(虚热);几天甚至10来天不大便;呕吐;不吃东西,不喝奶;爱哭闹等等。如何分辨是变蒸还是疾病呢,通常变蒸的症状比较单一,比较轻微,而且小儿的精神比较好,还有就是看看时间,是不是上述的变蒸时间附近。比如小儿多日不大便,但不发烧,不哭闹,除了食欲稍减,精神很好,这就是变蒸,只要注意给他多喝水,太长时间不大便,适当通通便就可以啦,没什么好担心的。
5、小儿大便发硬发黑,发红,很臭,就是内热。小儿大便发青,很稀,有不消化的东西就是内寒。
变蒸的过程是不是只是一岁以内的小儿才有呢,其实不是的,变蒸其实就是一种生长发育过程。在人生的很多阶段都会碰到,比较明显的是7、8岁换牙的阶段,这是个“蒸”的过程,很多小孩换牙前会低烧,家长得注意,别当成病乱用药。14-16岁长身体,来月经的过程,这也是“蒸”的过程。2-30多岁长智齿的过程,也是一个“蒸”的过程。
变蒸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现象,然小儿的自身调节机制又不如青壮年,且极易感受外邪,又变化迅速。故对以发热、汗出等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往往容易兼夹或并发他症,在临床上应审慎区别。对属病理性,或生理、病理同时兼有的病症,切不可该治而不及时医治以至贻误病情。
亚健康咨询可直接回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