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与“三九”相对应,前者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后者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一年中气候最为寒冷的时候,极易引起旧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古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养生极为重要。
三九天是什么时候?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
数九从冬至日开始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
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
三九灸时间表预灸:年12月11日-年12月20日
一九: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二九:年12月30日-年1月7日
三九:年1月8日-年1月16日
增强:年1月17日-年1月25日
为什么要做三九灸?古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三九”是阴气旺盛之时,同时也是阳气始生之时,但阳气在此时比较微弱,因气温较低,阳气敛藏,毛孔闭塞,气血不畅,如果不及时护住人体阳气,就可能会让外邪趁虚而入,导致百病缠身!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
在三九天艾灸,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温阳祛寒,更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三九与三伏,互相巩固我们都知道,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候是阳气生发的上午。那么,一年中呢?
答案就是:阳气最旺的三伏和寒气最重的三九。
这与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不无关系,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理过程中,若能顺应四季气候来平衡人体阴阳,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三伏灸”与“三九灸”都是顺应四季气候特点的内病外治疗法,其理论基础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三伏灸”是为了借外界阳气、祛体内病邪,目的在于“冬病夏治”;
“三九灸”是为了补充阳气、抵御寒邪,目的在于“夏病冬防、冬病冬调”。
二者均是扶阳补虚疗法。
冬天的“三九灸”与夏天的“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因此每年冬天三九天时,医家用“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艾灸疗效。
哪些人不能错过三九灸?三九艾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文字记载在南北朝(公元~年间),早在北宋年间,民间就广泛应用,涉及内、外、妇、儿各领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初张璐《张氏医通》均较为系统介绍用艾灸疗法调理疟疾、哮喘等病。
总的来说,三九灸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绝大多数人都是适合做三九灸的,尤其是有以下症状的人:
1、呼吸系统疾病
三九严寒,呼吸系统极易受到病毒侵袭,“三九灸”可以益气宣肺、祛风散寒,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对过敏性鼻炎、慢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疗效特别好。
取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膏肓穴、定喘穴、中府穴。
2、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大多由于阳气虚弱、气血不足所致,如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肠胃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等,“三九灸”对此有很好的疗效。
取穴:中脘穴、天枢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3、骨关节疾病
很多中老年人做“三九灸”就是为了调理骨关节疾病,“三九灸”对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如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等引起的各种虚寒性颈、肩、腰、腿痛等。做完“三九灸”,不仅疼痛等不适症状减轻,行动也会轻快自如。
取穴:阿是穴、膝眼穴、鹤顶穴。
4、免疫系统疾病
身体阳气不足就难以抵御风寒湿邪,尤其南方的冬天湿冷,人体稍不留意就会被外邪侵袭,引发感冒、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三九灸”,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一把火,可以将外邪悉数赶出体外。
取穴: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5、妇科疾病
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如上文讲述,妇科疾病患者最需要“三九灸”。
取穴:八髎穴、神阙穴、天枢穴、归来穴、子宫穴、血海穴。
除此而外,健康人群也可做“三九灸”强身保健。
背部:大椎穴、身柱穴、命门穴、风门穴、肺俞穴;
腹部: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
腿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其中:成人以神阙穴为主,可加灸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等扶正穴位;儿童以身柱穴为主,可加灸神阙穴等。
女人尤其需要“三九灸”女属阴,天生体寒,一到冬天,大多数女人都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冷、腹冷腹痛等症状。
妇科多寒症,所谓“寒者热之”,艾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正是虚寒证的克星,因此有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女人尤其需要“三九灸”。
临床证明,女人做“三九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而且连续几年做“三九灸”的女性体质会有明显改善。
三九灸,灸多少次?
一般“一九”(12月21日)、“二九”(12月30日)和“三九”(年1月8日)的头三天每天灸一次,这样连灸三天后休息一天,之后改为隔天灸一次或者灸两天停一天,不需天天灸,但是得长期灸。儿童艾灸时间适当缩短。
没有不适,是否需要做三九灸?无论是健康还是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都应该重视三九天养生!
此时是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重要时期,想要平安度过严寒并且少受病痛的折磨,在三九天补足身体阳气很关键!
如何补呢?我们可以求助天之阳和地之阳。
天之阳就是太阳: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多晒太阳,以助发人体阳气;
地之阳就是艾灸:做好“三九灸”,它是最为简、便、效、廉的补阳之法。
天之阳与地之阳两者结合效果更好:白天的时候做“三九灸”,正午去晒太阳,能提升补阳之效。
三九好时机,调理身体强免疫万病皆损于阳气,从冬至一阳生开始,顺应自然界阳升之气,可大大增强艾灸的温补之力!借助艾灸之阳气温通经脉,身体有寒则驱寒,有瘀则化瘀,有湿则祛湿。
三九天,正是我们调节体内阳气的尤佳时间,此时抓住天时进行灸疗保健,我们才能精神饱满、面色红润、福寿绵延!当然没有条件艾灸,可以贴敷三九贴。
“三九灸”的调理功效俗话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做好冬天藏阳养阴,可以有效预防冬春季节的疾病。“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三九期间艾灸相应穴位,可以使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浑身充满活力。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同治,效果更佳。如果您错过了三伏灸,那一定不能错过三九灸。
一九:补虚,调解气化功能
二九:护阳,调理脏腑阴阳
三九:固本,温阳暖肾
“三九灸”适应人群(2岁以上)与三伏灸的作用一样,三九灸也是为了防治“冬病”,比较适合“寒症”人群。它主要针对四大人群。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2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
3妇产科疾病患者:
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等。
4风湿骨病患者:
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小儿和老年人等抵抗力低下者,效果尤佳。
“三九灸”注意事项1.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
2.灸时要戒生冷、油腻,忌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两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及空腹者不宜灸。
4.建议患者艾灸后不要洗澡,注意保暖,避免风寒。
5.紫癜、荨麻疹等严重皮肤过敏症患者,甲亢、肿瘤病患者和有严重出血倾向的人不宜接受冬至灸治疗。
今冬“三九灸”时令“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属于中医治疗学中的“节气天灸”,它是采用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根据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通过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