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经常听到家长问“咽喉红是不是要消炎?”我只能一笑了之,这也是抗生素滥用的一个主要因素---普遍老百姓认为有炎症就要消炎,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怎么能跳出这个误区和怪圈。
科普一下:有的家长问为什么扁桃体那么容易红肿?其实扁桃体是人体的一个免疫器官,由于小儿自身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而扁桃体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任何外邪入侵,它都会帮我们阻挡一下,这也是为什么经常红肿的原因了,而不是老百姓认为扁桃体红肿就是发炎了,发炎必须要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必须明确是细菌感染。
我们会逐一给大家介绍中医对儿科疾病的认识和做法。今天我们先认识一下外感发热。
1.什么情况算发热?正常小儿的体温在36℃~37℃之间,当体温超过37.3为发热,超过39℃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其实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热,如果反复高医院交给医生去诊断用药。
2.家长怎么去护理?①注意让患儿多休息,保持环境清洁、安静,空气流通(不要吹对流风),不去公共场所。
②监测体温,如果低于38.5℃,可以选择多喝温开水,适当喂点中成药(小柴胡之类);如果超过38.5℃,及时喂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之类,家中常备,随身携带),也要注意多喝水,热也可以从小便排出。
科普一下:有的家长会问,那么高的烧会不会烧坏脑子?当然不是,如果孩子除了高热,还有精神差,呕吐,甚至抽搐等情况及时就医,这个是疾病本身会有发热症状,而不是发热引起的该病。
③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如果患儿不喜欢喝白开水,可以用新鲜水果榨果汁。有的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后2-4小时暂禁食,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小孩生病后胃口会较前减少,这个时候也不要强行塞给,这样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能吃多少算多少,可以少量多餐。
④在穿着上,发热的患儿穿衣不宜过厚,特别是婴幼儿裹的不可过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很多老百姓认为发热了就要捂汗,其实发热也要分情况,如果是外感风寒的话可以,但是风热,湿热等情况这样是不可取的;有的还认为发热了就不能洗澡,但是用温水洗澡帮助退热;有的小儿服用退热药后仍不退,这个时候可以配合温水擦浴,擦浴的地方主要是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才能达到降温的效果。如果没有办法判断病情,也要慎重用药,特别是抗生素,医院。
3.中医特色治疗发热的治疗首先要分清楚病因。但是对于外感发热静脉输液不是首选也不是唯一途径,在抗生素发明之前,我们智慧的祖先已经总结出发热的治疗方法,而这些治法简﹑便﹑易﹑廉,我们中医科继续传承和发扬,对于小儿的发热,我们常用的方法有:
①刺络放血:通过针刺穴位或者浅表脉络,放出一定量的血液,达到退热的目的。
②中药灌肠:此治疗使用中药煎剂或者中成药通过直肠吸收,一方面直肠吸收快,另一方面不经过消化道及肝脏解毒,同时还避免小儿口服药的痛苦。
③拔罐:此法适用于外感风寒。拔罐使罐(药物罐或者玻璃罐)吸附于穴位上,局部充血,具有祛风散寒,调和营卫等作用。
④推拿:常用的手法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推大椎等。
⑤刮痧:刮痧可以驱除邪气,疏通经络,通过刮皮肤,使皮肤出现充血现象,腠理得以开泻,可以将充斥于体表的外邪祛除,达到退热的效果。
⑥穴位贴敷:中药制粉调和贴在不同的穴位上也有清热的功效。
⑦中药泡浴:婴幼儿皮肤娇嫩,腠理疏松,可以通过此方法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达到治病的目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每一个宝妈都不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滥用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中医,了解中医有很多治疗途径,了解静脉输液不到万不得已再考虑,摆脱有炎症必须要用抗生素的误区,过多的抗生素会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力,特别是娇嫩的孩子,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治疗方法,无疑是您的首选。
王娟主治医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bbfs/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