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已经入暑了,最近我们收到很多宝妈的消息:宝宝感冒发烧了,大热天的是该穿少点降温还是捂厚点出汗呢?
前两天家里的小外甥女发烧了,同事皮皮(有个五岁的女儿)就建议宝宝一定要穿少点不要盖厚的小被子,退烧贴一定要贴,降温降下来就好了。
但是家里的老人却觉得要捂在被子里或者穿的厚一点,一定要捂得身上大汗淋漓然后再去洗个热水澡才能好得快。
相信很多家庭里对于这个情况都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觉得捂出一身汗就好了,有的觉得发烧了需要降温,穿的少点散热,那这两种方法应该用在什么情况下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发热一共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人体发热示意图)
01
体温上升期:可以适当“捂一捂”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37℃。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侵袭时,人体细胞为了抵抗病菌,体温调节系统就会通过将体温升高到一个预设值(比如升至38℃)来对抗病菌。
但是,体温不能一下子就能从37℃升至38℃,这中间需要一个升温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体温上升期。
在这个过程中,血管和毛孔都会收缩,来减少散热,以便更快达到38℃,尽早对抗病菌,而血管和毛孔的收缩,又会刺激到我们的冷热感觉神经,让我们产生“冷”的感觉,有时候甚至会打寒战。
所以在体温上升期,如果孩子觉得冷,就可以适当“捂一捂”给他保暖,而不是一味的降温,一切要以孩子的舒适为准。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觉得冷,除了增加衣物,还可以这样护理:
给孩子喂点温开水
用热毛巾擦一擦孩子的手和脚
夏季可以把空调关一段时间
这么做也有利于体温尽快达到预设值。
但更多的情况是,小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差,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我们发现他们发烧时,通常已经处于发热的第二阶段,也就是高热持续期了,而在高热持续期是绝不能捂的!
02
高热持续期,不能捂!
这是因为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且排汗散热功能也很弱。过度包裹捂热,会导致孩子身体无法散热,从而产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机体缺氧甚至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很快休克乃至死亡。
特别是新生儿,即使没有发热性疾病,包裹过多也可能出现“捂热综合征"危及生命。
在高热持续期,这样护理会更好:
拿掉孩子身上的小被单
减少孩子的衣物
适当给孩子补水
用温凉的毛巾擦拭孩子的脖子、腋窝、大腿根等部位,或者用温水给孩子洗澡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的体温立马降下来,而是让宝宝感到凉快,使身体好受一些。
03
为什么大家印象里“捂出一身汗”,烧就退了呢?
这就要从体温下降期开始说起了↓↓↓↓↓
当我们的身体消灭病菌后,体温就要从高点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37℃),而出汗就是一个很好的散热方式
所以,“捂汗退热”的说法(及做法)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体温要回归正常值,于是需要通过出汗带走身体里的热量
这是身体主动调节的结果,而非人为干预造成的。这个时候如果再给孩子捂着,反而不利于降温排汗。
那这样该如何护理呢?
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孩子脱水
减少孩子的衣物
用温热的毛巾给孩子擦汗,或洗温水澡(不方便洗澡,温水泡脚也适用)
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避免着凉
04
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通常,孩子发热时,在家护理就能好转,医院里交叉感染的风险。但如果是以下↓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孩子不满6个月,只要体温高于38℃,医院。
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尤其是新生儿(0~28天),10%以上的发热是严重感染所致,比如菌血症脑膜炎肺炎等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又很不完善,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孩子不满2周岁,如果精神状态良好,可以先在家观察,但如果发热超过24小时还不见好转,或者精神状态不好,比如哭闹严重、无法进食、无精打采、面色苍白等,医院就诊。
当然,我们也希望宝妈们了解这些小知识,但是宝宝健康平安长大,永远用不上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文章内容参考育学园及百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育儿好物,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xefr/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