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在人身上不是孤立的,耳廓与身体内脏、五官等存在经络传感的联系,耳廓局部包含着整个人体的全部信息,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因而刺激局部耳穴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实际上,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
耳
观耳便可知健康
一
身
之
气
贯
于
耳
中医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清代的《杂病源流犀烛》强调:“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
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淡白者,常表现为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者,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则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当人体内脏或某系统发生病变时,会通过经络影响到耳部,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点,局部皮肤出现变色,或出现鳞屑、充血、丘疹等反应,这些现象既可作为诊断疾病时的参考,又可刺激这些部位以防治疾病。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望耳只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判断身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应当结合全身的其他表现。四诊合参,必要时要结合相关的现代医学检查结果。如果自己发现耳部有异常,切不可盲目诊断,怀疑自己得了某某病,医院就诊,避免杞人忧天、徒增烦恼。
持之以恒显奇功
学
会
按
摩
耳
朵
小小的耳朵上有多个穴位与全身经络联系在一起,对耳朵施以柔和正确的按摩,手法用搓、擦、提、压、捏、捻等都可以,强度要适当,只要长期坚持,不仅能调节气血,还可以防病、保健、美容。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按摩耳朵的方法。
←
提拉耳垂法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
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上下方向均匀提拉。
提拉耳尖法
→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
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
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搓弹双耳法
→
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
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有健肾壮腰之功效。
←
双手拉耳法
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
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双手掩耳法
→
两手掌掩两耳廓,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曰击“天鼓”。
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
全耳按摩法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
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双手扫耳法
→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
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点击以下文字阅读:
《黄帝内经》中医四大名著之一
《伤寒论》中医四大名著之一
《金匮要略》中医四大名著之一
《温病学》中医四大名著之一
《中医基础理论学全集》
《中医针灸学全集》
《中医系统解剖学全集》
《最全体检报告全集》
《常见疾病一分健康》
《中医针灸班招生简介》
《正骨整脊·艾灸招生简介》
《刃针·疑难杂证特效班简介》
《最全体检报告》
《中医十四经脉走向动态/穴位图》
《中医人的春天,免费预约试听中医课程》
招生课程简介:
专注中医教育,广州南医大,南百源,长期有小班实操为主课程:
《中医针灸班》
《推拿正骨班》
《脐针脏腑调理班》
《私密产后修复班》
《报考专长医师》
另有报考医途径:《中医确有专长证》《中医专长医师证》《中医师承班》,可申报康复理疗、艾灸、小儿推拿、按摩、刮痧等相关国家证书......
什么样的证书才是权威的证书,才是国家级的证书,如何可以享受人才引进,正规事业备案,是境外作业、对外劳务合作、就业上岗等必备资格凭证呢,本校可报全国通用,中医康复理疗师、中药药剂师、中医骨伤科治疗师、健康管理师、中医按摩师、中西医临床医师、小儿推拿师、家政管理师、公共营养师、食品营养、医学美容保健师、纹绣师、中医养生营养师等余工种!!!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xefr/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