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变化很大,我们临床接诊了很多发高烧的小朋友。造成发烧的原因无外乎因天气骤变受寒邪引起的风寒感冒。
一提到发烧,我们面对的家长都特别的焦虑和着急,好像如临大敌一样。甚至有些抓狂,生怕宝宝发烧出点什么问题,尤其怕烧起肺炎、脑膜炎,甚至各种并发症等。其实这种几率是非常小的,大多数发烧感冒就是普通常见的一些婴幼儿疾病。妈妈学习到了,就不会那么恐惧。
其实肺炎不是发烧烧起来的,发烧是肺炎的一种症状表现。体温不会超过38.5℃而且是持续低温发烧,不会有升上去降下来的现象,并且通常伴有精神萎靡、没有食欲、伴有咳喘声、呼吸急促、甚至有憋闷的现象。
脑膜炎类的发烧,表现的精神状态萎靡,而且就伴有肢体不灵敏的反应。
从孩子的神态上能观察出发烧的严重程度。常见的几类发烧有:
01
风寒发烧
风寒引起来的发热简单的说就是受凉了。它的症状是很简单和单一的。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是怕冷,精神状态不算太好,精神上倦怠,愿意盖被子,喜欢猫在一个地方蜷缩着身体,皮肤的表面比较光滑干燥。发热也表现为急剧高热,有的伴有嗓子略微发炎。
在临床上的处理方式是先解表,然后按普通的风寒感冒给推拿就行。
在家的护理方式可以由上而下的捏脊,就是由大椎往屁股尾椎的捏脊3~5次,当孩子有风寒束表的这些现象的时候,后背的皮通常特别紧,一捏就会很疼。
这种解表的强刺激手法会把毛孔打开,把表面的寒去掉,让它急促的散开。然后再熬点姜汤喝,泡泡脚,让身体微微出汗,不要出大汗。通常的出汗会发生在上焦:面部、头部和大椎。
另外也可以用热水袋温敷后背,温度不要太高,太高了,皮肤表面的毛孔会急剧的缩住,不容易让寒气出来。
也可以艾灸大椎,但是我们不建议用艾灸贴或暖宝宝贴,因为这一类贴是物理化学反应,遇到覆盖物温度会急剧升高,容易形成低温烫伤,而局部的温度高,也会刺激毛孔,寒气不容易往外散。
再就是顺时针揉腹。发烧的孩子腹部会相对较热,揉腹能够将增加的气机保护好,然后通过泡脚、温服大椎让身体微微地出汗,积累在上焦的寒气就会出来,这样就会缓解发热。
02
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发热是急剧的高热,一般伴有呼吸急促,呼吸音比较粗,鼻子、嘴巴出来的气都是热的,咽喉部红肿的厉害,有的是化脓,舌尖发红。皮肤微微伴有出汗,而不是干燥顺滑的,是潮湿的。通常给他盖被子,他会拒绝,嫌热。
风热感冒多是因为积食内热,遇风邪导致的。处理的方式是从上往下捏脊,顺时针揉腹至少20分钟。将中焦的热量散开。会刮痧的可以沿着脊柱刮痧。也可以在后背捏五行,就是捏小星星。并且注意发烧的时候千万不要给孩子吃凉的食物。
积食发热就像夏天垃圾桶里的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发酵,产生浊气。如果细心去垃圾桶旁边试一下,垃圾桶的温度通常会比较高的。积累在中焦运化不掉的食物也是这样的,发酵就会产生浊气,形成腹胀。严重的就会发热甚至呕吐。
03
惊吓引起的发热
惊吓会使气机紊乱,引起发热。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处理方式就是给招魂。惊吓容易发生在体质虚弱的孩子身上。
04
午后低热
午后低热多发生在经常生病或者生病时间较长的孩子身上,也有反复高烧不退,中间退了一两天,后来又开始低烧。午后低热温度一般在38.5℃,下午或晚上烧。
午后低热要及时找到我们专业人士来处理,这种高热容易损耗孩子的机能,而且容易引起炎症,寒邪容易往里入。比如刚开始有点咳嗽,午后低热的孩子就容易往下走,会引起支气管炎或者肺炎或者其他的疾病。这类的发烧一定要引起注意。
无论哪一类发烧,在发烧期间必须严格的忌口,鸡鸭鱼肉、蛋奶甜品、冷瓜果、凉的酸奶等是不能吃的。
发热期间,这些食物不但不会给孩子增加能量,反而会给孩子消耗能量。发热期间,最先要保住身体的正气。只有正气保住了,才有力量跟病邪做抗衡。
孩子生病,家长要镇定自若,不要大惊小怪,当家长学习和了解的越多,处理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就越淡定。我们临床的老师也经常跟宝妈们说不要让孩子每一次的生病白生了。他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高热和感冒。细心的家长经历过一次高热之后,就应该知道高热的现象和走向,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然后吸收一些知识。
当作为家长能够淡定的看待孩子生病的时候,也能够清晰的看到孩子发出来的信号和需求。最近我们接诊了一个孩子,他是受风寒感冒发高热。在行为上喜欢蜷缩着身体。我们根据孩子的表现,在推拿完以后,给他热敷红豆袋,盖上被子,打开空调暖风,然后孩子就很舒服的睡了一觉,然后他就出了大汗。第二天就完全没事儿了。
如果父母从紧张的情绪里脱离出来,悉心观察,就能觉察出规律和找到应对方法。身体是智慧的。他会给到我们答案。
祥裕育儿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xefr/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