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统计班沈欣怡、数师班汤顾晔同学的文章作品同时被收录于《扬州大学报》(第期)。他们以优美的文字刻画了春日的形象,展现数院学子独有的细腻,引起同学们的共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吧!
扬州的春天在哪里
——汤顾晔
在扬州,春天不叫春天,叫烟花三月。
遥望当年,诗仙李白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从此扬州城的三月名满天下;杜牧的一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又为扬州的春天做了闪亮的代言。
春风一起便吹绿了扬州城的大街小巷,吹醒了刻在扬州各个角落里的诗情画意。瘦西湖畔、古运河旁、亭台楼榭、东关街头,春风所及,皆是红花绿柳、紫燕黄莺。旖旎的自然风光加上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有加,让扬州的春天从我读书起便深埋在我心底。
“海内西湖三十六,独侬窈窕细腰姝”,这是古人对瘦西湖最美的注释。就像是青春期的少女,春天的瘦西湖更是将她的美毫无保留的向世人展现。三月,漫步在瘦西湖边,让春风给你的脸颊做一个面部按摩,看着湖上的碧波荡漾,嗅着身旁的花草芬芳,莺莺鸟语为乐,垂柳依依为景,若是郑板桥在世,目睹了这般美景,一幅《江南山水画》怕是要流传千古。难怪乾隆皇帝对扬州那般执着,不惜建大明寺,六下江南,原来为的就是赏一赏瘦西湖的春天。试问谁人看到这春景不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然而瘦西湖的美从古至今已被太多的诗人歌颂,它美得实在过于耀眼,以至于人们忽略了春天扬州城内的大街小巷藏着的别样的美。
古扬州的布局是一副象棋盘,散落其中的建筑是星罗棋布的棋子。在城区的寻常巷陌里穿梭慢行别有一番风味。
扬州的地名美得如小桥流水的韵律。春天徜徉在其中,那是戴望舒的雨巷,是徐志摩的康桥。朴实无华中包含着秀丽,却带着丝丝远离尘世的静谧。
春天的瘦西湖的确美不胜收,但她却太艳丽了,美得让人敬畏,让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行走在扬州城的大街小巷,它的美让人亲切,它的美能够让我融入其中,让我自己也成为美的一部分。
特别是春天小雨淅淅的时候,撑着一把油纸伞,踏上石板路,缓缓地,一定要缓缓地走,在每一个转角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不一样的景色。当你还在为街边的梅花感叹时,下一步你的眼里就充斥着樱花的绚丽;当你沉醉在花海里无法自拔时,再多走几步,小桥流水又能让你驻足良久。
这般移步换景,怕是只有春天的扬州才有吧?
其实这还并不是最美的时候。没有人烟的渲染,那些大街小巷就像是一副没有点睛的图画,美得空虚。只有配上街边的商贩,配上古色古香的店铺,配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再加上一点中气十足的叫卖声,那份美才有了灵魂,才让所有融入其中的人倍感亲切,让所有的所有都成为了构成美的一份子,这时美的不仅仅是扬州的春景,更是那春景中的风土人情。
那些行走在扬州城内大街小道,不论是欣赏美景亦或者是工作求生的人们,其实本身就是扬州城最美的风景。
从古至今纷至沓来的文人,几世几代在扬州街边赖以为生的商贩,所有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有那一花一草一木,共同绘成了春天的扬州,共同创造了一个绵延几千年的美丽奇迹。
原来你和我都是扬州的春天。
漫步绿意深处
——沈欣怡
春摆脱冬的桎梏
一步一步来到人间
所过之处
绿意在土地上
弥漫蜿蜒
孩子们听到春的脚步
将埋藏了一整个冬日的
活力
在春日盎然的绿意中
释放到最尽兴
湖水漾出层层涟波
风筝在空中舞出明媚的阳光
岸旁翠色欲滴的垂柳
垂下她的柔美
轻抚湖中的流水
春光铺满大地
仿佛催促着人们踏进春潮
漫步花丛共舞春风
陶醉迷恋忘了归
年年有风,风吹年年
漫步绿意深处
踏进柔暖春潮
拥抱春意最尽兴
汤顾晔以扬州春日为着手点,描绘了扬州的景点美、地名美、人情美,给大家展现了一幅立体的“扬州春景图”。
沈欣怡以诗歌的形式,抒发了对于早春时节美的感受,绿意弥漫、春潮柔暖,春日的温和诗意在她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鼓励我院学子培养自身文学素养,形成文理兼顾的良好习惯,学院对两位同学进行了奖励,分别给予沈欣怡、汤顾晔全套《南渡北归》、《平凡的世界》书籍,希望他们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继续徜徉于自己的诗意海洋,夯实数院学子独有的文学素养。
邀请函
看到这里,你心动了吗?《扬州大学报》的征集从未停止,六月主题为:毕业季/端午,快向学院邮箱:ydskyx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