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儿发热 > 发热原因 > 正文 > 正文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利津路幼儿园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19 15:00:09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 http://m.39.net/pf/a_4781509.html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进入春夏交接的季节,各种在幼儿间常发的传染病开始肆虐,一起来了解以下主要几种传染病,以及在幼儿园我们是怎样做好日常消毒的,以便我们更好的预防各种传染病,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传染病名称

1、学龄前幼儿手足口病

2、学龄前幼儿肺炎

3、流行性感冒

4、猩红热

5、水痘

6、流行性腮腺炎

二、传染病介绍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

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学龄前幼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

小儿肺炎的护理。如果孩子患上肺炎之后,除了药物治疗外,家庭护理对疾病的预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儿休息。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疼,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三、幼儿园的日常规范消毒

1.每天早晨根据防疫的要求,传达室工作人员摆放好防疫工作牌及护栏,便于值班老师的组织下迎接幼儿有序的入园;同时使用一定配比的84消毒液或酒精对地垫及大门口、门把手等进行消毒。

TOMYMOTHER

2.各班保育老师在幼儿入园前打开教室所有的窗户进行全日开窗通风,同时对幼儿桌椅、衣橱等进行“清—消—清”的消毒擦拭。

3.穿戴好分餐服、佩戴好一次性手套、口罩做好分餐前准备,力求为幼儿做到“无菌进餐”;幼儿进餐完毕后,外出散步时,对教室地面等进行“清—消—清”的消毒擦拭;日常也需进行班级内的区角橱等台面的擦拭。

4.将幼儿用过的餐具送至伙房清洗后进行消毒;对幼儿盥洗室进行常规消毒,保证幼儿公共区域的使用卫生。

5.每周对不能水洗玩具图书等进行暴晒,塑料玩具“清—消—清”后同样进行暴晒;公共区域的负责人每天对走廊等“清—消—清”的消毒擦拭;传达室工作人员每天对户外大型玩具进行“清—消—清”的消毒擦拭。

6.幼儿个人卫生

(1)拉开床间距,保证幼儿午睡环境的安全,降低幼儿之间的传染风险。

(2)定期检查幼儿手指甲的长度及卫生,与家长沟通好为幼儿勤剪指甲、勤洗澡;午睡前检查幼儿体温、手心、脚心,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3)督促幼儿“一米线”位置排队,利用“儿歌洗手法”,全面对手部卫生进行清洁;保证一天的喝水量,严格实施集体喝水、鼓励幼儿随渴随喝,才能让身体不生病。

传染病可防可控不可怕,“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只要我们对传染病有足够的了解和,及时加强预防,相信就一定能战胜它!

···THEEND···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fryy/883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儿发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