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在临床只是一个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有: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的发热。然而家庭中小儿发热常见于感染性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小儿发热的家庭用药及护理。
发热的定义
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体温测量的方法
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测量经济有效,但水银温度计易破裂,发生水银泄漏及玻璃碎片导致损伤,因此建议新生儿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1个月—5岁儿童可采用肛门电子测温、腋下电子测温。
通常肛温最为准确,天热时测量1-2分钟即可,天冷时适当延长;腋温测量时间通常5-10分钟。
水银
体温计
电子
体温计
耳侧
体温计
家庭护理
1、症状观察:注意体温升高程度及变化规律,观察呼吸、脉搏、意识状态变化;
2、患儿应安置于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3、卧床休息:发热时机体消耗增多,代谢加快,食欲下降,能量供应不足,因此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保持舒适体位;
4、补充水分及营养:高热时代谢增快,消耗增加。消化功能减弱而导致食欲下降.加之退热时大量出汗.导致机体明显失水、失盐,鼓励给患儿多喝水,少吃多餐;
5、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高热时因唾液分泌减少,加之机体消耗增多,消化能力减弱,营养缺少,不利于症状康复,因此注意保持患儿口腔、皮肤清洁;
6、高热39℃以上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①头部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小儿前额,每2~3分钟更换1次。
②冰枕:将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内,排去空气,拧紧袋口,放置小儿枕颈部。
③温水浴:关闭门窗将患儿衣物脱光放入42~43℃左右(没有水温计可用手试较平常沐浴水温略高1-2℃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盆中沐浴15~20分钟,小儿全身皮肤微红,前额微汗立即抱起小儿擦干汗液穿好衣服并多饮温开水。避免对流风或吹空调。有热性惊厥者慎用。
④擦浴:用25~30%的30℃酒精或温水浸湿纱布,洗擦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腹股沟及腘窝等大血管走行处,动作轻柔擦至局部皮肤略发红以增加散热。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
酒精擦浴禁擦枕后、耳后、阴囊、胸前区、腹部、足心,以防受冷刺激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房纤颤、一过性冠脉收缩、腹泻等不良反应。
7、注意事项:
①小婴儿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没有表达能力的婴幼儿禁止使用冰枕。
②如在物理降温时,宝宝有痛苦烦躁甚至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表现,须立即停止。
药物退烧
1、≥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建议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mg/kg,两次用药最短间隔6小时。
2、≥6月龄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剂量每次10mg/kg,两次用药最短间隔6—8小时,两药退热效果与安全性相似。
3、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连续用于退热不应超过3天。
4、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降温效果优于单一使用,但不能改善舒适度)
5、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不能有效预防热性惊厥发作。
6、通常进食后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也可进食前服用。
7、常用药物剂型选择:口服制剂为最常用方式,一般在服用半小时左右开始生效;栓剂通过直肠粘膜直接吸收,适合不能口服或高热惊厥需要立即降温者,腹泻患儿不适用。
8、注意事项:服药后症状更加严重或持续无好转、出现新症状时应停止服用。
医院就诊
1、经以上护理后体温不降,且有增高趋势;
2、发烧40℃以上持续24小时,少尿或者无尿的宝宝;
3、低烧持续4天以上的宝宝;
4、发烧引起抽搐的宝宝;
5、剧烈呕吐或者吞咽困难的宝宝;
6、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的宝宝;
7、精神差活动低,甚至昏睡的宝宝;
8、烧退24小时后又复升高的宝宝。
谢谢您的阅读
END
医院 医院
素材整理/朱学桥编辑/张岚审核/蓝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