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刘零露,才3岁7个月的幼儿。谁能想到这个可爱的孩子,现在已去往天堂,医院的“救命针”为何变成“夺命针”?
在生死面前,我们普通民众的无助、悲哀,这个孩子的父亲,无助地在朋友圈发布的文字,让人心痛不已!
这位父亲哭诉原文如下:
我女儿,刘零露,女,3岁7个月,在家呕吐1天,发热半天,于年4月19日,约13:17分医院就诊,挂儿科急诊号,13:20分医生诊断,呕吐待查,急性胃炎?让查血Rt+CRP,肝功能+电解质,我们抱孩子到急诊检验科,检验科医生找不到孩子血管,让我们找6楼儿科医生抽血,我们到6楼抽完血(抽了两针才抽出来血),返回急诊室,将血送回检验科,这期间来回折腾,耽误40分钟余。
约14:05分孩子在急诊室儿科门诊,我们感觉宝宝头发烫,赶紧让医生来看,医生说抽搐了,但是孩子无双眼凝视,无四肢抽搐,面色无青紫,抱到抢救室,医生无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打苯巴比妥纳针,具体药物名称剂量不详,右鼻吸氧,心电监护当时提示正常,体温没量,我摸着头烫,后医生压宝宝眼睛看,四肢活动正常,掉眼泪,面色无苍白,宝宝自行解小便了,衣服湿了,护士让换了裤子,这期间医生没有告知孩子病情,用药前也没有问有无过敏史。直接让孩子父亲补交挽救针的钱,拿药回来还刚才用的药。这期间急诊医生还走到收费处确保那个药收了钱。急诊室这边观察几分钟让转到儿科病房,让我们抱去。
转病房路上,护士抱着氧气包,氧气管脱落多次。对于此次转诊,如果急诊室医生判断准确,就不应该在病情不稳定情况下送去病房,既然安排送去病房,肯定认为病情不重。期间电梯等了很久护士打了个电话给电梯工电梯才到。大概14:00多,到了儿科病,我们都站着呢,护士就让家属签署姓名及地址,孩子父亲也签了一个名字。
我们催促医生快点来,这期间有10分钟医生都没有来,后来床位分配在23床,离护士站比较远(远也没什么,中间反复曲折稍后再说),放在床上,医生到了,问怎么不好?我说“发烧,呕吐”,医生听了心肺没说什么,我放下背包,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医生转身又说孩子没心率了。我当时慌了,说你们赶紧抢救呀!
医生没有立即进行救命的胸外按压,而是让赶紧抱着孩子去抢救室,其实后来才知道哪有什么抢救室啊?他们慌乱成一团,我赶紧抱起孩子往“抢救室”跑,中途又让去打针室,半路上又让随便找了个离护士站附近的病房,12床,当时病房还有其他患儿家属。因为担心有痰,从进入急救室开始,我就要求医生护士给孩子吸痰,护士以吸痰会导致出血为由拒绝了。后来在病房开始抢救过程中,至少要求两次给孩子吸痰,吸痰器才姗姗来迟,推肾上腺素,强心剂,胸外按压等,按压吸痰过程中,发现孩子救治不顺手,就又把孩子头朝外方便救治。(病床毕竟不是抢救室的床,位置低,还很软)。
中间来了一位主任级别的医生,抢救过程中他完全在一旁,没有插手任何事情。事实上医生护士乱作一团,地米剂量,盐水来回拿了几趟。期间也没有人和我们谈病情,我们在旁边无助地观望着。后来那位上级医生把我们叫到病房,说已经抢救30分钟了,给我们做工作,让我们放弃。期间也没说任何病情的事情,就是给我们做工作。
作为家长我们无法理解,抽搐需要怎么处理?直接用苯巴比妥是否会抑制呼吸心跳,是否询问过过敏病史?都没有。我们现医院讨要一个说法。请给我们孩子一个交代。
孩子父亲刘磊电话
以上为当事人原话,目前事情正在走司法鉴定!
在医检报告未证实前且不谈责任结论,但医院救死扶伤的医德何在?与黑门诊有区别吗?
苯巴比妥钠,本品为镇静催眠药、抗惊厥药,是长效巴比妥类的典型代表。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加大,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癫痫。大剂量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明显的抑制,过量可麻痹延髓呼吸中枢致死。
无助的家属,无人过问的孩子
这样的事故,发生过很多,每每都让人痛心不已。
痛心之余,也会心生恐惧!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医疗事件,为无辜的生命转发!
下方是微博、论坛网友的良心转发: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麻烦大家扩散!这样引起政府重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