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于4月25日——28日召开。今天是4月23日,在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成都日报》用头版+二版整版,2个版的“黄金版面”刊发了《不负时代的重任——写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上)》一文。
作为市委机关报的成都日报,使用1、2版面,大篇幅刊登长达余字的文章,聚焦党代会。这次大会,在成都的发展进程中意义深远。
会议召开的大背景是啥呢?
正如文章所言,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处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
落实到成都市的发展轨迹上,这次党代会将决定未来五年成都的总体目标,将群策群力进一步确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心城市,怎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重大问题。距离实现“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还有3年时间。成都,在“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如何作为?如何敢为?如何善为?充满期待!
整个报道叙事宏大,又不乏细节描写,有理论上的拔擢,更有现实中的写照。
小锦接下来为大家带来报道原文:
一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成都着力提升城市功能支撑,图为加快建设中的成都科学城。本报记者胡大田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坚决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工作,带头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时代赋予历史重任的最好回答。
如果重任可以计量,那么它往往承载着身处时代的分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将赋予成都怎样的重任,了解成都身处的时代,和时代中的成都方位,才能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成都发展新方位。
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大时代。
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新常态带来新变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要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相伴而行。
领命而行的成都,不仅要回答好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同时也要回答好在此时代下中央交予的重大课题。
中央实施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去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成都跨出了从区域性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行列迈进的步伐,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之后,第六个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
其实,早在年,中央立足全国创新发展大局,作出了在四川等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决策部署。成都,便开始进入更高层面的“国家试验”。随之而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实践成果,更将成都推向了更深领域、更广范围、更大力度的考场。
纵观当今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向外延伸广泛空间以及承载更广阔发展新动能的“塔尖城市”,对于砥砺奋进的成都,正是不二选择。“国家级”平台也好,“国家级”机遇也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恰逢其时。
这是中央对成都的信任,这是国家对成都的厚望。领命于此,成都担当,在所不辞。
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大趋势。
放眼国际。前进之路,并非坦途。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竞争异常激烈。成都,需要也必须,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更好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在世界发展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
纵观国内。开拓之路,诸多艰辛。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未减缓,原有的人口红利、开放红利、国企改革红利渐渐削减,制度红利还未完全释放。面对改革深水区、难以为继的粗放发展方式与打响脱贫攻坚战,成都,都必须闯关夺隘,突出重围。
回溯现实。发展之路,行之不易。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勇担历史使命,抢抓战略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看国际、观国内、讲现实、谈基础:
成都现有的成绩,无不是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这更加要求,要继续按照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走好未来的每一步,做好以后的每件事。
现实使然,趋势所驱,成都在新的征程上从容迈步,势在必行。
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大方位。
往外看:成都是全国的成都。
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沿线各大城市纷纷发力,以求抢占先机。不沿江、不靠海、不沿边的成都,如何把艰巨挑战变为重大机遇,真正融入“一带一路”,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如何加快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领航中西部地区发展?
向内看:成都是四川的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会城市,更是四川省的首位城市,不仅担负着自身发展的历史使命,更担负着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时代重任。省委寄予成都未来发展厚望。成都如何回应省委的关切,如何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首位城市作用,抢抓机遇多端发力,推动实现新的发展?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都将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抓实抓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推动与川南经济区的协同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同时,积极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推动川东北经济区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强化与攀西经济区合作;加强与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合作,带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成都,更以“绣花”功夫推进简阳脱贫、城乡扶贫开发、对口支援三大任务。
认清方位方能砥砺前行,胸怀全局才能提升格局,成都在国家战略、在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中担负起厚重使命,责无旁贷。
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首位城市,承载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担负着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时代重任——当放眼全球、纵观全局、明晰方位之后,就能清晰地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以战略和长远的视野把握形势、分析问题、谋划工作、推动发展。
坚决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工作,带头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这,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时代赋予历史重任的最好回答。
二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对于成都而言,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有着丰富的内涵。
进入年,成都将持续优化蓉欧快铁中线班列本报资料图片马丁摄
开局关系全局,理念引领行动。
针对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即将召开的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确定未来五年我市的总体工作目标,我们必将用良好开局开启新的一段征程,去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怎样的理念指导未来五年我市的工作至关重要。
时间回到一个多月前。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等方面提出了重要要求,为成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是总书记继年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并多次对四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之后,又一次面对面指导四川全面工作,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四川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
面对党中央的信任和总书记的关怀,面对全国人民的厚望与全市人民的期盼,四川省会城市的成都必定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4月1日,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履新。
接下来的20多天时间里,范锐平书记的日程表排满工作。
跑遍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和其他20个区(市)县,走进基层深入调研,实地了解项目看发展,和群众亲切交谈访民情……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新征程中,围绕大局精准定位,保持定力科学作为。
会见各方代表,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到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从诺贝尔奖得主、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博士到格罗方德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洪啟财……诚邀各界人士各大企业参与成都未来发展。
与各界代表举行座谈会,从世界强在蓉企业代表到民营企业代表,从中央、省级媒体代表到部省属在蓉高校代表……诚邀各位代表发挥智慧和力量,为成都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更加清晰无误地传递到基层一线,也加快凝聚成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
对于成都而言,“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
“创新发展”,如果说传统的发展是做加法,那么创新发展就是做乘法。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本形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双轮驱动”的创新创造新格局,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成都将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
“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全面”二字,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协调发展、形成平衡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城乡融合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继续发挥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国的示范作用。成都将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快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明显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基本建成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让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都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必将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配置资源、拓展市场,着力打造以我为主的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创新链,不断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城市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成都将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解释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促进人与城和谐共生;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就业、社保、住房、救助等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民生净福利指数,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成都将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这,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时代赋予历史重任的最好回答。
三
——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增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增强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按照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成都将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追求贯穿到城市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真正把成都建设成为人才向往、市民热爱的幸福城市。成都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图为高新区一角本报资料图片张全能摄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可以说,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对成都的城市能级是一次全方位的提升,对成都的发展方式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对成都的治理体系是一次全方位的重塑,对成都人民的生活品质是一次全方位的提高。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从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交通通信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与建设。
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增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增强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按照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成都将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着力提升支撑功能。
年6月8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成都、重庆、郑州等八城同时举行了统一品牌中欧班列发车仪式。从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第一个抵达终点,仅花了不到11天就满载41车厢货物率先抵达波兰罗兹,较其他城市的中欧班列运行时间大约少了4天时间。成都,又一次跑出了成都速度、成都激情。一时间引来世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frhl/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