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谁最亲真不是血缘不血缘的,我们中国一直有这样一句话:生身没有养身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孩子们的认知里,谁是陪他最多的那个人、谁是给予他无微不至照顾的那个人、谁是在他无助孤独时给予他依靠的那个人,那个人就是最亲的!反之,亲生的父母,如果没有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没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站在孩子身后,没有在孩子迷茫无助时给予孩子一个可以依靠的臂弯,那么孩子怎么会和你很亲呢?
朋友小马是她爸妈捡来的孩子,用他爸的话说,“大冬天的那么冷,我要看见了不抱回来,这孩子肯定得冻死”,小马上边已有两个哥哥,小马的到来,让这个家庭重新经历了一番兵荒马乱:没有养孩子的奶、没有婴孩用的物品、没有小姑娘的衣服、没有闲人照顾孩子……好在经过一番忙乱后终于进入轨道,家里人进行了排班:晚上是爸妈照顾,白天是托了没有工作的邻居照顾,周六周日或放假是两个哥哥照顾,专门在院子里养了一只母羊,用羊乳喂孩子,两个哥哥每天放学都要出去找草,就这么着才把小马养大,一家人过得很是顺和。
在小马上初一的那一年,她的亲生父母出现了,大哥瞒着父母给妹妹说了她的身世,并说她的亲生父母已经找来,未来何去何从,让妹妹自己拿主意。经过刚开始的震惊、不相信后,妹妹说想见见那两个人。于是哥哥安排了一个茶楼,让妹妹自己去解决。小马到后,看着对面和自己面貌十分相似的人,用小马的话说,真的是内心一片平静,没有什么血脉相连的感触。他们絮絮叨叨说了这十几年来对小马的思念,说了当时计划生育如何的厉害,说了如何对不起小马等等,小马只问了三个问题:一、为什么一直知道自己在哪,却现在才找来?二、既然当初已经放弃了她,现在为什么要来找?三、如果当年那个冬天自己冻死了,现在你们还找吗?对面的人还在为自己辩解,小马站起身对他们说:“以前我不认识你们,以后我也不认识你们,我只有一个爸爸妈妈,希望以后你们不要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对于小马的行为小编是拍手称快的。做人要有良心,养父母一家费了多少的心血才把一个才出生几天的婴儿养大,十几年的相儒以沫足以抵得过当年那狠心的放弃,现在孩子养大了,亲生的父母来摘桃子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父母把孩子生下,有的是满月就走了,有的是断奶之后走的,但不管什么时候离开,都摆脱不了把孩子丢弃的事实-----他们会说,他们也是为了孩子才出门打工的,要不然孩子的未来怎么办?可事实是,他们所谓的为了孩子就是每月寄回家的薄薄的几张人民币,孩子的日常衣食住行、孩子的头疼发热、孩子内心对父母的渴盼他们都不管,多的是一年见一次,少的是几年才见孩子一次,亲情淡漠,亲子关系薄弱。而和孩子最亲最近是爷爷奶奶,是外公外婆,父母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亲戚,而且还是那种平时走动不勤的亲戚。孩子看到父母回来,不是欢快的迎接,而是畏缩的人们后边,用怯怯的、戒备的眼神打量着,这样的孩子即使是亲生的又能怎样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可以,请父母们多多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