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发汗作用较缓的穴位——内劳宫!
内劳宫在《小儿推拿秘旨》掌上诸穴拿法歌中:“内劳宫,屈中指尽处是穴,发汗用。”记载了内劳宫的定位和作用,其位置是在手掌,屈曲中指时,中指端对应的位置,是有发汗的作用。
在《小儿推拿秘诀·汗吐下说》中阳掌诀法提:“擦心经,二揉劳宫,推上三关,发热出汗用之。引开毫毛孔窍,要汗而汗不来,再以二扇门掐之,揉孩童右手心,微汗出即止。”这里记载了在一些穴位配合应用发汗的操作。
内劳宫(揉内劳宫)
:掌心中,握拳中指指端的位置。
:用中指指端揉,称揉内劳宫;或用中指指端沿内劳宫运之。
:清热除烦、熄风凉血。
:发热、烦渴、口疮、便血、齿龈糜烂、虚烦内热。
口舌生疮、发热、烦渴:常与清天河水、清心经合用;
阴虚发热:常与揉二马、清天河水、推涌泉等合用。
(本穴属心包经,为清热除烦效穴,若推拿时在内劳宫滴一滴凉水,用口吹之则清热力更强。)
有发汗作用的穴位有二扇门、一窝风等,内劳宫是适合于体质较弱者,在发汗的同时可以加用清补脾等手法以防正气受损。另外,其善于清心胃之火,心经热盛常用揉法,运内劳宫包括了运和揉,可用于阴虚内热的夜眠不宁。
注意:在推拿时,要注意手指的指甲不要太长,以免操作时损伤孩子皮肤。在操作时,手法应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所操作的穴位尽量要定位准确,不能应付了事,否则会影响疗效。对于初学推拿的妈妈可能对穴位、手法等掌握得不是十分准确,可以通过增加操作次数或操作时间来弥补,以保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