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一般全身滚烫,额头、手心、脚心都是热的。可有时,明明身上摸着很烫,腋下量体温确定发烧,可手脚冰凉,有些孩子甚至出现寒战。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有的孩子发热时手足冰凉?当机体在正常情况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处于平衡状态,在发热过程中,由于这对矛盾不断发生变化,就出现了发热。发热分为四个阶段:
(1)前驱期:许多发热疾病可无此期症状。此期症状持续时间,根据发热疾病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头痛、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低热;有些发疹性疾病,在全身皮疹出现前,可有前驱疹,如麻疹前驱期时,口腔黏膜可出现克氏斑。
(2)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少,产热占优势,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患者感到皮肤发冷,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因立毛肌收缩,皮肤呈现“鸡皮疙瘩”,触摸患儿手足有冷感。
(3)高热持续期:此时体温已达高峰,本期的特点是散热过程开始增强,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临床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出汗等。
(4)体温下降期本期特点是散热过程占优势,产热减少,同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散热仍处于较高水平,病人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散热加强,于是体温开始下降,产热和散热终于恢复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体温下降的方式,一般是渐退,即在几天之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伤寒);也有骤退的,即体温在十几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降到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如大叶性肺炎)。在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大量的体液,以防造成虚脱及其他并发症。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01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02内在因素
各种感染,如细菌病毒感染的感冒、气管炎、肺炎、肠炎、败血症、儿童时期的传染病,还有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03其他因素
如:打预防针。
发热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
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第一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
高热时代谢加速,退热后大量出汗体内丢失水分,加之孩子喝水少、呼吸增快不显性失水增加,故可以出现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第二热性惊厥
有些患儿高热时发生抽搐,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一般发作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注意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是利弊并存,有人认为这可能与发热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中等度的发热可能有利于提高人体的防御功能,但高热就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frhl/1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