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幼儿保健
推荐阅读
宝宝半夜发烧快40度了,要喊醒喂药吗?
新手妈妈的高频问题
现象
眼下季节乍暖还寒,小儿科里的小患者,可没让家长少操心,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儿科儿保签约家庭医生,经常夜半惊醒最多被问到是:“老师,我娃娃发烧39度几,快40度了,怎么办?我给他(她)贴了退热贴,要给他(她)洗酒精澡,喂退烧药吗?”
我问:“宝宝是睡了还是醒的或哭闹?”
回答:“睡着了。”
那我就告诉她,“睡着了,呼吸平稳,面色红润,睡前意识清醒,能吃饮食,没有惊厥史,那就宽衣解带,保持室温18~22℃(正常睡眠室内温度的上限是24℃),不要捂盖过多就行,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哪怕个别体温40度,一般不会超过41度,(脑功能障碍或环境温度过高例外,可能出现大于41度超高热),就不用太过担心,等他安静睡觉是对他最好的照护。”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小朋友半夜发热如何观察处理的问题吧。
划重点
?
宝宝能安静入睡就没有特别不舒服,不需要人为干扰。睡觉有利宝宝恢复!
实质
明白发热、退热机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
1、在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将体温调定点设定在37℃,使核心体温维持正常。
2、细胞代谢增加、肌肉活动、哭闹、寒战等可使机体产热增加;
3、皮肤血管收缩,有意识地增加衣被可使机体散热减少(“捂热综合征”);
4、环境温度超过35℃时,机体的散热能力则超负荷,核心温度可上升。
5、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或疫苗原因)等致热物质刺激,可能经前列腺素E的作用,调高下丘脑体温中枢的调定点,使体温上升至发热水平。当这个调定点温度未到时,机体会为了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而收缩外周血管,表现为四肢冰凉、寒战,等体温升至调定点额定温度后,四肢循环改善,体温停止继续上升,然后再慢慢下降。
6、末梢血管扩张、出汗、降低环境温度、增加对流均可使散热增加。
7、退热药的机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外周血管扩张、出汗,通过增加散热过程而达到退热作用。
8、退热药的目的:让孩子舒服-退热,缓解疼痛;对患有心肺等基础疾病的孩子:减轻心肺负担
划重点
!
宝宝已经睡觉,说明没有特别不舒服,所以没有必要喊醒喂药。
单纯发烧不会烧坏脑子。有脑膜炎(脑子坏了)、肺炎会发烧,不是发烧就烧成脑膜炎、肺炎。弄清前因后果不抓狂!
原理
为什么不建议发热时洗澡和酒精退烧?
《中国0--5岁儿童不明原因急性发热诊治指南》指出:根据发热处理的目的来评价物理降温在发热儿童中的疗效,
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
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
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在推荐药物退热治疗的指征时,当儿童发热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情况下,就可以应用退热剂。
这个“或”的意思,就是使用退热药没有严格的体温多少度才喂药的规定,宝宝因为发热不舒服或其他原因疼痛不适就可以服用。
划重点
!
孩子已经熟睡,没有表现特别不舒服的情况下弄醒洗澡,酒精擦浴刺激,搞得他很不舒服,哭闹不安,个别酒精过敏儿童可能就此洗“醉”昏迷了,甚至有工业酒精擦浴宝宝死亡的报道。一切以孩子舒服为前提,不要越帮越忙!
出现中毒性表现,表示病情严重,必须就医:
昏迷、淡漠、意识形态不清、缺乏眼神交流、不认识亲人、末梢循环不好(皮肤持续发冷,出现大理石样斑纹、紫绀)、烧退后仍呼吸快或呼吸困难、发热惊厥持续大于15分钟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bbfs/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