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三峡商报」■三峡商报全媒记者李涛通讯员喻伟向熙明专家介绍陈思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硕士,湖北省妇幼健康联盟中医专科联盟常务委员,宜昌市中西医结合协会理事。继承家传学术,受教于名老中医,医院刘晓鹰教授,系统整理学习了国家级名老中医倪珠英教授的学术经验,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擅长中医儿科病、成人呼吸系统病、妇人月经乳腺病、颈肩腰腿痛病、内科疑难杂病。日均服务量过百人90后“老”中医受追捧杏林代有人才出,上下求索祛病魔。采访陈思瀚之前,就听过他的故事。其精湛的医术、超强的责任心、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细致入微的贴心服务,让他备受患者追捧。直到9月初,医院门诊大楼三楼国医堂见到陈思瀚,才知道这位“老”中医,居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90后。人虽然年轻,医术却十分老练,专程前来求医的患者也非常多。这一点,作为陈思瀚医生曾经的病人和头号“粉丝”,家住夷陵区的李爷爷最有发言权。之前,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差,饱受病痛折磨。后来,因为反复性腹痛黏液脓血便,李爷爷辗转来看中医。而接待他的便是陈思瀚医生。面对一个青年中医来看病,李爷爷显得没有信心。陈思瀚看出对方的心思,通过几番细致的沟通,逐步打消了病人的疑虑。“这种疾病是很难治的,我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热奄包外敷、穴位注射、中药灌肠、艾灸等综合治疗方式。”陈思瀚说,经过2个月序贯治疗后,老人逐渐康复。此后他经常通过电话了解爷爷的情况,指导饮食起居。为了表达对陈思瀚医生的感激及对其医术高超的赞赏,李爷爷创作了近三页的长篇打油诗。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凭借临床疗效好,服务患者耐心,陈思瀚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慕名前来的患医院有一位医术精湛的90后“老”中医。每天个人门诊量突破了百人,有的时候,陈思瀚看完当天最后一个病人,已是晚上九点。继承家学誓为良医李时珍故乡走出“白衣大夫”愿随时珍路,不负本草心。“很多人都曾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为何会选择从事中医事业。”陈思瀚向记者娓娓道来,作为一名从《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走出来的青年医生,从小便对中医有着特殊的情结。“这种中医情结是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陈思瀚坦言,中医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很多当地人都懂一些简单的中医常识,家里会常备艾蒿等中药材,遇到小病小痛可以应急处理。另外,与普通人家境不同的是,陈思瀚家学渊源世代中医,祖上精通中医儿科。其中,曾祖父更是留下多本用毛笔字写下的珍贵医案,让他受益匪浅。“家里人希望我能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事业,为老百姓解除病痛,将中医事业发扬光大。”因此,在高考后,陈思瀚选择了中医专业,从此踏上了系统学习中医的道路。读研期间,在刘晓鹰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医院潜心学习。在此期间,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倪珠英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系统整理学习了国家级中医儿科名老专家中医儿科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利刃自当淬火炼,良医还须寒窗读。从此,在大学里药学楼下的架空层里,总少不了陈思瀚琅琅书声;医院里,他总是在导师的身边勤学好问。正是那段刻苦的学习经历,让陈思瀚打下了牢固的临床基础。年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硕士毕业后,陈思瀚作为人才引进来到了宜昌。以传承中医国药为己任辨证施治解民生疾厄从医六年多来,陈思瀚通过中医内治外治法兼用,治疗小儿发热、咳嗽、哮喘等儿童疾病。同时,他擅长治疗成人呼吸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病、内科疑难杂症。接诊过的病人早已数万之多。患者年龄从出生14天襁褓中的婴儿,到94岁高龄的鲐背老人,他们的家属无不对其医术和人品赞誉有加。让陈思瀚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1岁的患儿,发育明显滞后,看上去仅有7个月的孩子般大小。该患儿曾因腹泻长达半年之久,且先后多次赴武汉治疗,仍反复发作。陈思瀚在与其家长进行详细询问病史后,通过采用内服、外敷、推拿等综合治疗手段,患儿腹泻状况得到迅速稳定,后期生长情况逐步赶上同龄孩童。“现在许多患者和家属,对中医国药的看法变得客观和理性,逐渐改变了过去一些偏见。”这些变化让致力于推广中医国药的陈思瀚欣慰不已。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治疗过程中和很多患儿们成为了朋友,希望他们长大后能记得中医药的帮助,也会选择中医药疗法,这将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传承。对于自己未来的打算,陈思瀚表示,在大众的观念里,中医越老越有经验。事实上,在新时代下的医疗卫生行业领域,青年中医师作为中医药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样大有作为。因此,他将坚定中医自信,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和积累大量临床经验,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为传承弘扬中医药事业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bbfs/1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