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儿发热 > 宝宝发热 > 正文 > 正文

扬州大学教科院暑期社会实践简报midd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11 14:59:43
少儿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tslf/191108/7597198.html
01热点直击让“三胎”生有所护,幼有所育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年我国出生人口万人,同去年相比减少超过万人,总和生育率降至1.3,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民政部早在年就于一篇长文中着重指出:生育率已经跌破了警戒线。为了解决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失调等问题,在“三胎政策”之前,国家早已放开了“二胎政策”,带来了短促的生育高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三胎政策”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目前看来,“三胎政策”的放开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为深入了解群众心声,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三胎政策暑期实践调研团队于7月9日走进贾桥社区,针对放开“二胎三胎政策”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

(摄影:周玥)

扬大教科院新闻中心记者首先采访了多位老人。据反映,老人并不反对“三胎政策”的出台,相反很期待该政策为他们带来子孙满堂、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但同时,多位老人表示该政策需要配套一系列的支持措施与相关政策,使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而非增添老人负担,让其无法最大化享受退休和养老福利。

扬大教科院新闻中心团队也对宝妈宝爸和适婚年龄的青年进行了采访。部分宝妈宝爸们对“三胎政策”喜忧参半,他们对于如何养育孩子存在着矛盾与困惑。不少家长反映,将一个婴儿养大成人消耗了自己大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而且生养一个孩子要承担起重大的责任,要为他的人生负责。“三胎?”一位宝妈无奈地笑道,“那也要我养的起啊。”

相比之下,面对扬大教科院记者的提问,贾桥社区的青年学生则几乎一致地全力支持该国家政策。林阳就网络上对“三胎政策”的恶意抨击严肃说道:“马克思曾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倘若我们不曾实践,又何来真理?对于何时能解决我们国家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一时半会儿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对于新生事物,需要有信心地去支持、去呵护其发展,使之蓬勃壮大,让时间、让事实、让广大人民去检验它。”

(摄影:王舒妤)

对于国家放开“二胎三胎政策”,扬大教科院三胎政策暑期实践调研团队在充足了解其背景的情况下,集思广益,就老人和部分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樊嘉怡说道:“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自然要全力支持国家政策。我觉得这些问题都会有相应的解决措施,比方说设置公益性机构、实行奖励措施等等。”

(房思妍胡玲)

02实践掠影民族风韵展童颜,多彩文化载我心

为增加小朋友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他们的环保节俭意识,7月9日下午,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在贾桥社区为社区小学生开展了“民族风韵展童颜,多彩文化载我心”民族文化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是教科院沈景虹带领的“民族文化在我心”团队。

活动分为“环保材料制作平面民族服饰”和“学习民族舞”两个部分。56个民族齐聚中华大地,各个民族有各自的文化风俗,民族服饰也是各有特点、各具特色。“民族风韵展童颜,多彩文化载我心”民族文化活动趣味性颇高,让小朋友们体会劳动与手工制作的快乐,并且借助环保材料帮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各个民族服饰文化,加强环保节俭意识。

(摄影:王舒妤)

快看小朋友们化“废旧”为“神奇”:他们用自己的小手设计出一款款独特的民族服饰。毕美清小朋友一开始制作平面民族服饰时有些手忙脚乱,但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很快进入状态,熟练地制造出一款精巧的平面民族服饰。奚梓源小朋友看起来并不怎么擅长手工,几番尝试失败后有些低落,但在沈景虹团队协助下渐渐情绪高涨,也设计出一款带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服饰。

沈景虹为小朋友们表演了一段精彩的傣族舞蹈,团队成员们身着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翩翩起舞。小女孩们兴致高昂地与“漂亮姐姐们”学习少数民族的标准手势,争先恐后地与她们合影留念。

(摄影:王舒妤)

沈景虹在活动结束后笑着说道:“小朋友们积极性都很高,看着他们设计、制造出的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我们眼前也仿佛看到了众多民族欢聚一堂、共襄华夏盛世的场景。同时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结合我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孩子们能更切实地体会到我国民族风韵之美,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不是停留在一个对其很空泛的印象。”

(摄影:罗文麟)

(房思妍吴张楠)

03现场传真方寸汉字,万千世界

为了促进汉字文化的推广、增加小朋友们对汉字的了解,7月9日下午,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在贾桥社区开设了“假如汉字会说话”汉字文化推广课堂。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教科院宗佳怡和贾桥社区的小朋友们。

(摄影:罗文麟)

“假如汉字会说话”汉字文化推广课堂由教习汉字、制作一张有关汉字文化的书签和猜字谜三个部分组成。宗佳怡用“仓颉造字”的故事引起了在场小朋友们的浓厚兴趣,她列举了“日”“旦”等汉字,并从古文字形的角度去讲述这些汉字背后的意义。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些汉字,宗佳怡让小朋友们用毛笔书写它们。宗佳怡还鼓励小朋友们制作有关汉字文化的书签,小朋友们纷纷将自己奇思妙想的设计付诸书签的制作。赵书玉小朋友在书签上写上了今日所学的汉字,而且她将甲骨文、楷书的“朝”字都画在了上面,表示这是汉字的一个演变过程。

(摄影:王舒妤)

宗佳怡在活动结束后说道:“这个活动主要是帮助小朋友们对汉字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以趣味性游戏展开更能激发小朋友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房思妍吴张楠)

04实践心得大手拉小手,携爱一路行

为增强父母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7月9日,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大手拉小手,携爱一路行”暑期实践团队走进贾桥社区,邀请了社区15个家庭的父母和小朋友,一起参与“积极关系,快乐成长”亲子总动员活动,在游戏中拉近亲子间的距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父母与孩子们的关系能够更加亲密。

“制作亲子手模”环节是我们特别增加的,不同于其他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亲子一起制作手工作品,气氛会更加温馨,更能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在活动中,每个家庭都设计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手势,塑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我们相信这将成为烙在每个孩子心底的独家记忆。

(摄影:罗文麟)

毕美清小朋友和妈妈制作了两只手一起比爱心的手模——大手牵着小手,两只手共同组成了一个爱心形状。毕美清妈妈说:“‘爱心’的意义在于对生命有意义、对生活有热爱,我希望孩子能够保持爱心,常怀感恩,用这份热爱去感化别人、帮助别人,传递温暖与正能量。”王梓艺小朋友和他的父亲制作了一个较为特别的手模——孩子伸出一根小小的手指头,他的爸爸则握住了他的手指头。这种类似于父母握住婴孩的动作,更能体现了亲子之间温暖深厚的情谊,也能让人联想起婴儿时期父母的轻抚与怀抱,体会到重回母体的安稳。

在交流中,陈彦淇的妈妈和我们谈到他们平时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途径跟孩子一起做游戏,在这次活动中她看到了孩子与平常不一样的一面。

看到孩子们与父母的笑容,我们觉得实践的意义正在于此。接下来,我们会去到其他社区举办亲子活动,希望能给更多的孩子们与家长带去有趣的体验,增强父母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

(摄影:王舒妤)

(赵馨)

END

编辑

钱添之

校对

吴芋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bbfr/9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儿发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