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婷婷
电视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讲述了儿科医生的故事,让观众对这一职业产生 年儿科专业毕业,医院被作为人才引进到医院青浦分院;在临床一线工作了30多年,一直坚守着一份儿科医生的初心,成为儿科医生中的“科普达人”,也是缘于一切为了孩子们的这份初心……她,就是第十三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提名奖得主、医院青浦分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徐灵敏。
写科普小作文缘于让医嘱更具体小宝贝一生病,整个家庭都很紧张。“医生,我的孩子出院后怎么服药?如何护理?什么时候复诊?如何严密观察?给孩子吃什么?如何预防下次发病?”同一个问题患儿家长要问多次,生怕什么遗漏了。给小患儿写医嘱,事无巨细嘱咐患者家属是儿科医生工作的常态。徐灵敏告诉记者:“开始写科普小短文就是缘于担心给小患者看病写医嘱时不够具体,所以会给病人写小纸条,把注意事项都写在上面。”为了解答家长们的诸多疑问,她从小作文、小故事开始,将儿童健康科普知识点滴记录下来。
而后,写科普文章成了徐灵敏医疗工作之余的一个习惯,每天深夜挑灯写作,基本都是要到凌晨2点以后才休息。10多年来,她以临床实践中的百姓问题为基础,用母亲的视角、儿科医生的专业思考、人文医学的情怀,坚持把儿科见闻和诊疗体会创新创作为科普作品。她说:“写科普文章也像写论文一样,我会查阅很多资料,力求让文章更科学严谨,也兼顾亲民实用。”
《孩子得过母乳性黄疸,还能喂母乳吗?》《要用发育的眼光看儿童大便!》《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可用这六步居家观察儿童病情》……一篇篇科普文章的创作,解答了儿科及儿童健康的诸多大众困惑,已在多家知名媒体发表原创科普文章余篇。近3年,她就发表了90多篇,创作出版科普图书2部;并利用 徐灵敏说,门诊中经常会接诊到许多家长带着症状表现不同的孩子。为了这份信任,她就需要从孩子的健康出发,做出恰当而明确的诊疗!
曾经有位8岁男孩儿,已发热10天、输液7天、病情仍无好转。徐灵敏经过诊断和分析后,决定只要输注一瓶阿奇霉素。面对家长的质疑,徐灵敏解释说,有时药物带来的伤害对患儿更危险,治病是为了促进健康,一切要从健康的利益出发,注重把握药物的助力作用,而不是滥用、干扰、伤害,这也是医者良心。
徐灵敏也把这些理念写进了科普作品中。在不少科普文章中,她反复提及一个观点:尽量简单施治,尊重患儿的自愈及抵抗能力。对病人给予简化治疗,其实更需要医生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寻医问诊不容易。做医生和做科普都不能有功利心。”这些年来,徐灵敏一直遵从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多读书,多学习,力求用最先进的医学知识,最简单的办法为病人解除痛苦。
坚持做科普,老骥伏枥自奋蹄年,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期,科学防控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重要任务。儿童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需要重点保护。此时,徐灵敏不忘从医初心,第一时间创作了儿童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科普作品13篇,传递专业儿科医生的科普之声。
这些文章及时科普了公众急需知晓的儿童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详细宣教了儿童居家6步病情观察法、咳嗽发热等相关病症的诊疗原则、就医流程和卫生防护7步洗手法;并利用 谈到接下来的目标时,徐灵敏表示,她将继续坚守医者初心,同时也要老骥伏枥自奋蹄,向青年医生传授分享经验,带出一个好的儿科医疗和科普团队,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为公众的安康幸福尽一份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