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儿发热 > 宝宝发热 > 正文 > 正文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5 2:27:00

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致使产热增多和散热减少,动态平衡失常,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发热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发热的程度可分为:低热:37.3―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护理措施

一、休息和环境

一、休息和环境:卧床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舒适卧位。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注意调节室温与环境,室温保持20―22℃,湿度60%左右,注意通风,避免噪音。

二、病情观察

(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体温的变化,注意观察热型及程度。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记录,高热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

(二)观察发热时伴随症状,防止病人高热时发生抽搐或惊厥。注意饮水量、饮食的摄入量、尿量及治疗的效果。

三、降温处理

(一)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物理降温法:体温超过39℃者,可给予局部冷疗,将湿毛巾或冰袋置于额部、腋下或腹股沟。体温超过39.5℃者可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或冰水灌肠等全身冷疗法。

(三)药物降温法:可选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或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塞肛等,药物降温过程中应观察降温的效果,并注意病人有无出汗、虚脱、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四)行降温30分钟后应复查体温,并绘制在体温单上。

(五)高热患儿体温骤降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致造成体液大量丢失,体质差的患儿易出现虚脱,应密切观察,注意保暖,一旦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四、饮食护理

(一)高热的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鼓励多饮水。

(二)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输液和鼻饲,以补充水、电解质等营养物质。

五、基础护理

(一)口腔护理:长期发热的病人,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漱口,防止口腔炎和口腔粘膜溃疡的发生。

(二)皮肤护理: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汗湿的衣服与被服,防止受凉。应经常用温水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寒战时给予保暖,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六、协助诊疗

及时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例如血培养、痰培养等,标本应及时送检,以尽早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七、心理护理

向病人和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解除焦虑和恐惧心理。

八、健康教育

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发热原因和所采取的降温措施。

编辑排版:毛露露

审稿:小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bbfr/5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儿发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