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乃临床常见危急重证之一,其病因多为起居调理不当外感六淫为主。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病情急传变快,稍有不慎变证百出,甚者危及生命。而多数医家治疗此病以汤剂内服为主。刁本恕老师以《内经》“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与脏腑的关系”和《伤寒杂病论》“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麻黄汤主之”为理论基础,继承多位前辈医家的临床精华,并结合自己近50年临床实践,采用中药外洗为主治疗小儿高热,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特点一则用药方便,二则药效显著,三则用药安全,四则价廉。兹将其宝贵经验报道如下。
1典型病例
病例1:梁某,女,7岁。0520初诊。主诉:发热、恶寒1d,伴有咽喉肿痛,大便干,纳差,舌质红,苔白厚腻。体温39℃。
处方:
(l)中药外洗方:麻黄、桂枝、细辛、陈艾、菖蒲、紫苏、荆芥各30g,青蒿、大青叶、板蓝根各g,寒水石g,加葱姜各g煎水外洗,每日1次,水温适当根据具体患者而定,每次洗5~10min,以微微汗出为止;(2)中药内服方:清宣导滞散合香薷散加减;具体用药:柴胡、荆芥各10g,青蒿30g,赤芍3g,连翘、川木通各10g,焦栀子3g,滑石、石膏、大青叶、板蓝根、寒水石各30g,天花粉10g,槟榔3g,香薷`15g,厚朴6g,扁豆10g,麦芽、谷芽各30g。水煎服,每日5次,每次50mL,1剂2d服完。(3)口服紫雪丹,按时间口服,上午8,9,10点;下午2,3,4点;晚上8,9,10点;每次口服1/3支,温开水冲服。(4)放血疗法:耳尖、少商放血,每次5~10滴,每日1次;(5)针刺疗法:针曲池、列缺、合谷,泻法,不留针,每日1次。病例2:李某,男,2岁。0915初诊。主诉:发热、咳嗽1d余。精神可,纳差,大便可,舌质红,苔白。
处方:
(l)中药外洗方:麻黄、桂枝、细辛、陈艾、菖蒲、紫苏、荆芥各30g,青蒿、大青叶、板蓝根各g,寒水石g,加葱姜各g煎水外洗,每日1次,水温适当根据具体患者而定,每次洗5~10min,以微微汗出为止;(2)中药内服方:宣导滞散加减;具体用药:柴胡、荆芥各10g,青蒿30g,赤芍3g,连翘、川木通各10g,焦栀子3g,滑石、石膏、大青叶、板蓝根、寒水石各30g,天花粉10g,槟榔3g,麦芽、谷芽各30g。水煎服,每日5次,每次50mL,1剂2d服完。(3)口服糖浆:六耳清肺汤,每日5次,每次10mL。
病例3:陈某,男,1岁。1005初诊。主诉:发热1d余。精神欠佳,纳差,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体温39.1℃。
处方:
(l)中药外洗方:麻黄、桂枝、细辛、陈艾、菖蒲、紫苏、荆芥各30g,青蒿、大青叶、板蓝根各g,寒水石g,葱姜各g煎水外洗,每日1次,水温适当根据具体患者而定,每次洗5~10min,以微微汗出为止;(2)中药内服方:宣导滞散加减;具体用药:柴胡、荆芥各10g,青蒿30g,赤芍3g,连翘、川木通各10g,焦栀子3g,滑石、石膏、大青叶、板蓝根、寒水石各30g,天花粉10g,槟榔3g,麦芽、谷芽各30g。水煎服,每日5次,每次50mL,1剂2d服完。(3)放血疗法:耳尖、少商放血,每次5~10滴,每日1次;(4)口服紫雪丹,按时间口服,上午8,9,10点;下午2,3,4点;晚上8,9,10点;每次口服1/3支,温开水冲服。
2方义分析
方中麻黄辛温入肺经,有开鬼门洁净府之效,《本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去邪热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而外邪多从口鼻而入,肺卫首当其冲,故用之发表安肺以外治内也。方中桂枝辛温,其发汗助麻黄发表祛邪,又可合麻黄调和营卫,一药双用。又因其地理原因成都乃气候潮湿,其病邪者多夹外湿,故取细辛,菖蒲等芳香化湿之药,一则助麻桂发表,二则去湿以为祛邪而畅其通道。方中紫苏、荆芥其气辛温,为解表祛邪之良药。以上药物都为辛温之药,都具解表发散之功,而现代研究都具含有挥发油,其与中医“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理论相吻合。方中大青叶、板蓝根、寒水石其性寒凉,而与辛温之药同用有退热之功而无寒凉碍邪之弊,青蒿其性寒味辛苦,得春木少阳生升之气,其气寒能胜热,其味辛能散热,为解热之良药也。
3体会
处方用药虽为外治,但与内治法异途同归也,正如清代医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所讲“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发耳。”这为外治理论提出了精辟的阐释,同时指出中医外治有着严密的理论基础并非无中生有。中医的辨证论治始终贯穿在外治的整个过程,离开了辨证论治的中医外治是无生机的,不能面对变幻万千的疾病。所谓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岂可不辩否?如一方治万病者,医中之庸医也,其害人非浅也。
在外治法中重视中医的整体观,将皮部、经络、脏腑从生理到病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是也。因人、因时、因地而治宜,如成都其气候多潮湿,外治处方中用药当佐以芳香化湿之品,合而治之。
小儿高热的中药外洗效方治疗
小儿高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究其病因多由于小儿体质稚弱,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而感冒发热.中医认为是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临床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为主要表现。在此介绍青蝉退热方治小儿高热,有退热快、不伤正、无复发的效果。
青蝉退热方组成:
青蒿50(后下),蝉衣、防风、荆芥、苏叶、板蓝根、薄荷、金银花、大青叶各30,柴胡、黄芩、钩藤、甘草各20。上药加水ml,武火煮沸5分钟,加入青蒿再文火煮10分钟,滤出药液后再加水ml续煮沸20分钟.二次药液混匀,倒入浴盆,待水温降至患儿能耐受为度,浸洗全身,用毛巾洗擦头面、胸背、以太阳、曲池、大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穴位及大血管循行处为主,每次浸洗20分钟,洗完后擦干身上药液,穿好衣服,保温休息。体温在39度以下者,一般浸洗2次后发热就退;再洗二次可获愈痊;体温在39度以上者,每天可浸洗2-3次,一般2天后体温渐降,3天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中医经典送书
10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
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
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
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
13本中医经典书籍免费送
回复“学习”两个字即可加入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