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天河水天河,乃心之所属,主血脉、主神明。天河水,源出腕横纹中点,系心包经所过之处。小儿寒热往来、虚实夹杂多见于肝、胆、心包等部位,所以,选用此法,推天河水,可以缓解小儿发热。操作方法:推天河水时,小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腕部,食指和中指由腕横纹向肘横纹推去。此法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推长补短,一般推拿3~5分钟即可。2.打马过天河此法为退热的常规手法,一般多用于外感发热初期。操作方法: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的手腕部,食指微屈,中指伸直,由总筋向肘部屈指屈腕处推去。此法自总筋至肘屈指屈腕处,推长补短,一般推拿5~7分钟即可。3.倒捏脊倒捏脊手法在古医籍中未曾提及,此法为现代医家总结前人经验独创的手法。此法对小儿的发热有较好的疗效。操作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操作者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捏起患儿脊柱上面的皮肤,从大椎穴处向下捏拿至骶尾处。反复多次捏拿小儿脊柱3~5分钟。在操作时动作要轻快、柔和、准确,力量不宜过大,以捏拿时小儿皮肤不破为度。在捏脊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和避开脊柱的棘突和上棘突,以免损伤患儿皮肤或导致气滞血瘀而加重病情。4.清肺经肺经位于无名指的末节罗纹面,主治发热、咳嗽气喘、痰多胸闷等症。在小儿发热时,操作者用左手握住患儿的无名指和小指,使掌面向上。然后用右手拇指自无名指的指根推向指尖处次,清肺经有解表清热、宣肺止咳的作用。5.清大肠经大肠经位于食指的末节罗纹面,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等症。在小儿发热时,操作者用左手握住患儿的食指和手掌,使掌面向上。然后用右手拇指自食指的指根推向指尖处次,清大肠经有清利肠腑、导积滞的作用。6.揉合谷合谷即合骨,别名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的交界处,主治头痛、牙痛、鼻衄、发热等症。在小儿发热时,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的手腕部,用拇指指腹揉按患儿左手合谷穴处次。揉合谷穴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的作用。配拿合谷(双),有安神镇惊的作用。在小儿发热时揉拿合谷(双),可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及免疫力。7.
大椎又名项骨、百劳骨,位于颈后隆起和脊椎交界处凹陷中的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发热、咳嗽、项强等症。在小儿发热时,操作者用左手握住患儿颈后部皮肤并向上提拉至颈椎处分开患儿两肩胛部露出脊柱正中督脉穴(大椎),然后左手扶持患儿颈部向左斜刺皮肤提起拉向外下角下针3寸5分(同身寸),用右手中指指腹揉按大椎穴处次。揉大椎穴有宣通督脉、疏风解表的作用。配拿大椎(双),有安神镇惊的作用。在小儿发热时揉拿大椎(双),可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及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