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儿专家-王玉玮(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儿科门诊上发热的患儿很多,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使用退热药一两个小时后体温又升高了,但退热药说明书规定每次吃药时间要相隔4小时,这时究竟该不该吃退热药呢?”
虽然我们都不希望发热,但没有一个孩子能躲过发热的侵袭。实际上,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热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对人体的损害。当病原菌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来阻止它们,其中发热就是一种非常常见、而且非常明显的方式。
既然发热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那为什么还要退热呢?通常退热是针对高热而言,也就是指体温超过38、5℃的体温。因为高热会使体内代谢过高,导致人体消耗明显增加。高热会造成呼吸增快,心跳加速,使患儿感到很不舒服。且3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够成熟,高热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出现高热惊厥,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所以,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该采取退热措施。
退热治疗分为物理疗法和化学疗法。物理疗法包括:多喝水后增加多排尿、温水浴、退热贴、散包降低等。化学疗法主要指退热药,从医学角度上讲,退热剂也具有镇痛的效果,所以统称为解热镇痛药。
由于退热剂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起发热的病因,只能起到暂时降低体温,使患儿感到舒服一些的作用,因此对于高热的小儿,重要的是尽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在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应根据小儿的状况,辅以退热剂治疗。应用解热剂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1、对于既无高热惊厥抽风家族病史,又未曾出现过高热惊厥的小儿,当体温超过38.5,甚至39度时才使用退热剂。
2、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或已出现过高热惊厥的小儿,当体温超过38度即应服用退热剂。
3、对于体温虽不很高,但在发热的同时出现头痛、失眠、烦躁以及精神兴奋等神经系统表现时,可酌情早些应用退热剂。因为神经系统的兴奋症状很可能是高热惊厥的前兆。
4、使用退热剂后,小儿的体温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温降低后,小儿的精神状况也会有所好转,但这不意味着小儿的病情也在好转。一般来说,服用一次退热剂的疗效只能维持3-4小时。若病情还没得以控制,3-4小时后体温还会升高。若体温又回升到39度左右,可再次服用退热剂。
5、退热剂虽为常用药,但这些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目前儿科常用的退热剂为对乙酰氨酚基(扑热息痛)、布洛芬、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以及上述药物的混合制剂。前两种是首选使用的,后两种在特殊病症中可以使用(如川崎病、风湿类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所见到的副作用常为胃肠道的刺激症状。小儿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适当进食后再服药,可减轻这些不良现象。少数小儿服用退热剂后还会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或眩晕、幻觉、视力模糊等神经精神异常症状。一旦出现皮肤过敏或神经症状,应立即停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6、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小儿退热药是以对乙酰氨酚基和布洛芬为主。后者作用时间比较长,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减少用药次数,效果更好。在给孩子使用退热药之前,要先看清楚其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毫克/公斤体重。布洛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10毫克/公斤体重。如果孩子吃了退热药以后,体温很快又升到38.5℃以上,怎么办呢?若两次发热时间间隔不到2小时,可以吃另一种成分的退热药。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7、退热剂的应用剂量与小儿的年龄及体重有关,与发热的程度无关。不可盲目增加剂量,服用过量的退热剂,可引起小儿大量出汗、体温快速下降,出现虚脱,甚至惊厥,对孩子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含有同一成分的退热药不要同时应用。
8、为了避免退热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药物说明书上都特意说明1天内使用退热剂不应超过4次。要想减少应用退热剂的次数,又能获得满意的退热效果,在服用退热剂的同时辅以物理降温疗法相当重要。在此还要特别提醒家长,只有退热剂是正确、有效的退热药物。至于其它药物,如地塞米松等激素制剂,虽能达到退热的效果,但对婴儿的原发病的治疗相当不利。激素类药物,只有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才可应用。
对于宝宝来说,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找到病因,才能更好地治疗。建议家长,宝宝发热时,最好不要不经医生诊断就擅自给宝宝服用退热药,这样很可能会掩盖一些原发病的症状。
退热药不是万能药,并非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一用退烧药后体温会从高热降至正常,而且就不再升高。退烧药的作用只是临时降温而已,而且也不可能完全降至正常。有些父母把退热药和其他药一样用,不论体温的高低,每4小时即服用1次。有时体温不太高也服用退热药,这种做法是不妥的。退热药只是临时性用药,没有必要定时服用。
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不宜盲目服用退热药,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儿的汗腺尚不发达,退热药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时反而会引起虚脱。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最好只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宝宝发热服药,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高热会给小儿带来许多不良影响,适当应用退热剂可降低发热小儿的体内代谢率,增加患儿的舒适度,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并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若家长还未掌握退热剂应用的原则,最好请教儿科医师,一定不要盲目使用。
镁镁她妈育婴小课堂共享教育知识分享育儿经验
在对话框里输入搜索词可查阅以下知识:
输入“膳食”孕妇/哺乳期的膳食科学指导!
输入“吃饭”:了解孩子吃饭难,不好好吃饭的应对方法!
输入“睡觉穿盖”:了解孩子睡觉时应该怎么穿衣盖被!
输入“缺钙/补钙/补铁/贫血”:了解婴儿是否需要补钙/补铁?维生素D如何添加?出汗/睡不踏实/枕秃/摇头都是缺钙现象吗?缺铁了该如何食补?
输入“追奶”:了解生完宝宝后妈妈应如何科学追奶!
输入“睡不踏实”:了解婴儿为什么频繁夜啼哭闹?为什么一放床上就醒?
输入“湿疹/痱子”:了解什么是婴儿湿疹及正确护理方法!
输入“红屁屁”:了解婴儿尿布疹的正确护理方法!
输入“大便”:了解新生儿/出满月后/添加辅食后/腹泻/便秘等婴儿的所有大便情况!
输入“吐奶/溢奶”:了解婴儿为什么会吐奶/溢奶情况!
输入“肠绞痛”:了解第3周~6个月婴儿的常见生理现象!
输入“辅食”:了解婴儿何时开始添加辅食?添加什么?如何科学添加?
输入“长牙”:了解婴儿时期长牙所出现的状况及护理方法!
输入“鼻塞”:了解婴儿的生理性鼻塞及护理方法!
输入“物理降温”:了解正确科学的物料降温方法!
输入“幼儿急疹”:了解什么是幼儿急疹及护理方法!
输入“常见病”:了解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及护理方法!
输入“(数字)个月”(如3个月):了解当月宝宝应该做的动作训练和小游戏!
输入“感冒/咳嗽/肺炎”:了解婴儿感冒/咳嗽需要的正确处理/护理方法!
输入“不认奶瓶”:了解妈妈快上班了如何让宝宝接受奶瓶!
输入“辅食制作”:了解月嫂姥姥传授的自制营养辅食秘籍!
输入“身高体重”:了解如何科学判断婴幼儿生长(体重/身高)是否正常!
输入“冷热”:了解如何得知婴儿是冷是热!
输入“口水疹”:了解如何护理婴儿的口水疹!
输入“囟门/颈部/生殖器”:了解如何护理婴儿的身体部位!
输入“听力”:了解怎样早早发现婴儿听力是否有问题!
输入“喂药技巧”:了解如何顺利地给小婴儿喂药!
输入“急救”:了解坠床/误食药/烫伤/烧伤/刮伤/触电/吞异物/流鼻血等情况的急救方法!
输入“断奶”:了解如何科学断母乳!断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输入“防晒”:了解炎炎夏日宝宝防晒全攻略!
输入“皮肤病”:了解如何区分婴幼儿急疹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
输入“肺炎疫苗”:医生讲述“什么是7价肺炎疫苗”!
输入“睡姿”:了解哪种睡姿适合婴儿/周岁后的宝宝?各种睡姿利弊又是什么?
输入“孩子走丢”:了解如何预防孩子走丢?走丢后大人应如何正确处理?
更多多育儿知识欢迎订阅我创办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are.com/xefr/8692.html